2016-05-24
收藏
排列组合是组合学最基本的概念,下面是排列组合专项练习及答案,查字典数学网希望考生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题型一、利用归纳推理求解相关问题
例1:如图所示,是某小朋友在用火柴拼图时呈现的图形,其中第1个图形用了3根火柴,第2个图形用了9根火柴,第3个图形用了18根火柴,则第2014个图形用的火柴根数为________。
破题切入点:观察图形的规律,写成代数式归纳可得。
答案:30212015
解析:由题意,第1个图形需要火柴的根数为3
第2个图形需要火柴的根数为3(1+2);
第3个图形需要火柴的根数为3(1+2+3);
由此,可以推出,第n个图形需要火柴的根数为3(1+2+3++n)。
所以第2014个图形所需火柴的根数为3(1+2+3++2014)
=3=30212015。
题型二、利用类比推理求解相关问题
例2:如图所示,在平面上,用一条直线截正方形的一个角,截下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有勾股定理c2=a2+b2。空间中的正方体,用一平面去截正方体的一角,截下的是一个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若这三个两两垂直的侧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截面面积为S,类比平面中的结论有________。
破题切入点:由平面图形中各元素到空间几何体中各元素的类比。
答案:S2=S+S+S
解析:建立从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的类比,在由平面几何的性质类比推理空间立体几何的性质时,注意平面几何中点的性质可类比推理空间几何中线的性质,平面几何中线的性质可类比推理空间几何中面的性质,平面几何中面的性质可类比推理空间几何中体的性质。所以三角形类比空间中的三棱锥,线段的长度类比图形的面积,于是作出猜想:S2=S+S+S。
总结提高:
(1)归纳推理的三个特点
①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特殊对象,归纳所得到的结论是未知的一般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含的范围;
②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准确,还需要经过逻辑推理和实践检验,因此归纳推理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
③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①定类,即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
②推测,即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猜想;
③检验,即检验猜想的正确性,要将类比推理运用于简单推理之中,在不断的推理中提高自己的观察、归纳、类比能力。
1.已知x0,观察不等式x+2=2,x+=++3=3,,由此可得一般结论:x+n+1(nN*),则a的值为________.
答案:nn
解析:根据已知,续写一个不等式:
x+=+++4=4,由此可得a=nn。
2.在平面内点O是直线AB外一点,点C在直线AB上,若=+,则+类似地,如果点O是空间内任一点,点A,B,C,D中任意三点均不共线,并且这四点在同一平面内,若=x+y+z,则x+y+z=________。
答案:-1
解析:在平面内,由三角形法则,得=-,=-。
因为A,B,C三点共线,
所以存在实数t,使=t,
即-=t(-),
所以=-+(+1)。
因为=+,
所以=-,=+1,
所以+=1。
类似地,在空间内可得=+,+=1。
因为=-,所以x+y+z=-1。
3.观察下列各式:55=3 12556=15 625,57=78 125,58=390 625,59=1 953 125,,则52 014的末四位数字为________.
答案:5625
解析:由观察易知55的末四位数字为3125,56的末四位数字为5625,57的末四位数字为8125,58的末四位数字为0625,59的末四位数字为3125,故周期T=4。又由于2 014=5034+2,因此52 014的末四位数字是5625。
4.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________。
答案:123
解析:记an+bn=f(n),则f(3)=f(1)+f(2)=1+3=4;
f(4)=f(2)+f(3)=3+4=7;f(5)=f(3)+f(4)=11;
f(6)=f(4)+f(5)=18;f(7)=f(5)+f(6)=29;
f(8)=f(6)+f(7)=47;f(9)=f(7)+f(8)=76;
f(10)=f(8)+f(9)=123,即a10+b10=123。
5.已知正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是其高的,把这个结论推广到空间正四面体,类似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其高的
解析:设正四面体的每个面的面积是S,高是h,内切球半径为R,
由体积分割可得:SR4=Sh,
所以R=h。
6.观察下列等式:
(1+1)=21
(2+1)(2+2)=2213
(3+1)(3+2)(3+3)=23135
照此规律,第n个等式可为______________。
答案:(n+1)(n+2)(n+n)=2n13(2n-1)
解析:由已知的三个等式左边的变化规律,得第n个等式左边为(n+1)(n+2)(n+n),由已知的三个等式右边的变化规律,得第n个等式右边为2n与n个奇数之积,即2n13(2n-1)。
7.(2013湖北)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研究过各种多边形数,如三角形数1,3,6,10,,第n个三角形数为=n2+n,记第n个k边形数为N(n,k)(k3),以下列出了部分k边形数中第n个数的表达式:
三角形数N(n,3)=n2+n,
正方形数N(n,4)=n2,
五边形数N(n,5)=n2-n,
六边形数N(n,6)=2n2-n
可以推测N(n,k)的表达式,由此计算N(10,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000
解析:由N(n,4)=n2,N(n,6)=2n2-n,可以推测:当k为偶数时,N(n,k)=n2+n,
N(10,24)=100+10=1 100-100=1 000。
8.两点等分单位圆时,有相应正确关系为sin +sin()=0;三点等分单位圆时,有相应正确关系为sin +sin(+)+sin(+)=0.由此可以推知:四点等分单位圆时的相应正确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in +sin(+)+sin()+sin(+)=0
解析:由类比推理可知,四点等分单位圆时,与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与+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9.(2013陕西)观察下列等式
12=1,
12-22=-3,
12-22+32=6,
12-22+32-42=-10,
照此规律,第n个等式可为________。
答案:12-22+32-42++(-1)n+1n2=(-1)n+1。
解析:观察等式左边的式子,每次增加一项,故第n个等式左边有n项,指数都是2,且正、负相间,所以等式左边的通项为(-1)n+1n2。等式右边的值的符号也是正、负相间,其绝对值分别为1,3,6,10,15,21,设此数列为{an},则a2-a1=2,a3-a2=3,a4-a3=4,a5-a4=5,,an-an-1=n,各式相加得an-a1=2+3+4++n,即an=1+2+3++n=。所以第n个等式为12-22+32-42++(-1)n+1n2=(-1)n+1。
10.如图1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分别连结这个三角形三边中点,将原三角形剖分成4个三角形(如图2),再分别连结图2中一个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又可将原三角形剖分成7个三角形(如图3),,依此类推。设第n个图中原三角形被剖分成an个三角形,则第4个图中最小三角形的边长为________;a100=________。
答案:298
解析:由三角形的生成规律得,后面的每一个图形中小三角形的边长均等于前一个图形中小三角形边长的,即最小三角形的边长是以1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第4个图中最小三角形的边长等于1=,由a2-a1=a3-a2==an-an-1=3可得,数列{an}是首项为1,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则a100=a1+993=1+297=298。
排列组合专项练习及答案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数学试题栏目。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数学实数课后作业(2)
八年级数学:第一章轴对称图形检测题
初二年级数学检测卷:轴对称图形(C卷)
初二年级数学检测题: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初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跟踪练习测试
初二数学(上):轴对称图形检测题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数学平方根课后作业(1)
鄂尔多斯初二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
衡水八年级数学2011
初二年级数学(上):直棱柱单元检测题
初二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单元检测题
八年级数学(上)浙教版1—3章练习卷题
初二年级数学(上)第一章:轴对称图形(Ⅱ卷)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单元测评卷(B)
初二年级数学检测题:线段的轴对称性
2012年丹阳市八年级(上)数学周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阶段性测试:轴对称图形
初二年级数学检测题:立方根
初二年级数学上:直棱柱单元检测卷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数学课后作业(1)
初二年级数学(上)苏科版练习第一章
初二(上) 数学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Ⅰ卷)
初二年级(上)数学检测卷: 轴对称图形 (D卷)
初二年级数学期中复习练习题(第一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实数在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数学课后作业(2)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课后作业(1)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的应用1
浙教版初二年级阶段性练习数学试题
英德华粤中英文学校八年级数学2011学年期末考试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