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收藏
数列是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整理的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专项训练,希望对考生复习有帮助。
一、数列的概念及分类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数列1,3,5,7与7,5,3,1是相同的数列
B.数列0,1,2,3,可以表示为{n}
C.数列0,1,0,1,是常数列
D.数列是递增数列
答案:D
解析:数列中的项是有序的,故A错;B中通项为{n-1};C中数列为摆动数列,故选D.
2.数列5,4,3,m,是递减数列,则m的取值范围是()
A.(-,3) B.(-,2)
C.(1,+) D.(2,+)
答案:A
解析:依据递减数列的定义,只要后面的项比它的前一项小即可,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3).
3.下列四个数列中,既是无穷数列又是递增数列的是()
A.1,,
B.sin,sin,sin,
C.-1,-,-,-,
D.1,,,
答案:C
4.下面的数列中,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
(1)1,2,3,4,5,6,7,
(2)10,8,6,4,
(3)1,0,1,0,1,0,
(4)a,a,a,a,.
解:(1)递增数列,因为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
(2)递减数列,因为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
(3)摆动数列,因为从第2项起,数列中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
(4)常数列.
二、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5.(2015河南南阳高二期中,1)已知数列,,则5是它的第()项.
A.19 B.20 C.21 D.22
答案:C
解析:数列,中的各项可变形为,,通项公式为an=,令=5,得n=21.故选C.
6.把1,3,6,10,15,21,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这是因为这些数目的点可以排成一个正三角形(如图).
则第7个三角形数是()
A.27 B.28 C.29 D.30
答案:B
解析:由已知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这一项的项数,即a2-a1=2,a3-a2=3,a4-a3=4,a5-a4=5,以此规律得a6-a5=6,a7-a6=7.
a7=7+a6=7+6+a5=13+15=28.
7.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则-3是此数列的第 项.
答案:9
解析:an=,
令n=9,则a9=-3.
-3是数列中第9项.
8.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2n2-n.
(1)求这个数列的第8项,第10项;
(2)试问:45是否是{an}中的项?3是否是{an}中的项?
解:(1)an=2n2-n,
当n=8时,a8=282-8=120;
当n=10时,a10=2102-10=190.
(2)an=2n2-n,令an=45,则有2n2-n-45=0,
解得n=5或n=-(舍去),
45是该数列的第5项.
令an=3,则有2n2-n-3=0.
该方程不存在正整数解,故3不是该数列中的项.
9.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几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a,b,a,b,
(2),
(3)-,-,
(4),2,,8,,.
解:(1)数列的奇数项为a,偶数项为b,因此通项公式可用分段形式来表示,记为an=也可记为an=+(-1)n+1.
(2)这个数列的前4项分别为,其分母都是序号n加上1,分子都是分母的平方减去1,故an=.
(3)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绝对值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1的积的倒数,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故an=.
(4)该数列的项中有的是分数,有的是整数,将各项都统一成分数为,,观察可知各项分母都是2,分子都是序号的平方,所以an=.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专项训练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数学试题栏目。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案8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3
函数概念课件1
八年级数学角平分线1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案4
八年级数学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八年级数学运用公式法1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2
秦九韶算法与进位制课件1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6
概率的基本性质课件2
概率的意义课件1
相交线教案2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案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课件2
八年级数学角平分线2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同步测试4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加减法2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5
条件结构课件2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乘除法2
函数概念课件2
补集课件
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课件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件2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同步测试
概率的意义课件2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案5
函数奇偶性的性质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