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收藏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下面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专项练习,希望考生可以认真练习。
1.若数列{an}的首项a1=1,且an=an-1+2(n2),则a7等于()
A.13 B.14 C.15 D.17
2.(2014福建泉州模拟)将含有n项的等差数列插入4和67之间仍构成一个等差数列,且新等差数列的所有项之和等于781,则n的值为()
A.22 B.20 C.23 D.21
3.在等差数列{an}中,a2=3,a3+a4=9,则a1a6的值为()
A.14 B.18 C.21 D.27
4.在等差数列{an}中,a5+a6+a7=15,那么a3+a4++a9等于()
A.21 B.30 C.35 D.40
5.(2014天津河西口模拟)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1-a8=3,S11-S8=3,则使an0的最小正整数n的值是()
A.8 B.9 C.10 D.11
6.(2014浙江名校联考)已知每项均大于零的数列{an}中,首项a1=1,且前n项和Sn满足Sn-Sn-1=2(nN*,且n2),则a81等于()
A.638 B.639 C.640 D.641
7.若等差数列{an}满足a7+a8+a90,a7+a100,则当n= 时,{an}的前n项和最大.
8.若等差数列{an}前9项的和等于前4项的和,且ak+a4=0,则k= .
9.已知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3a4=117,a2+a5=2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bn=,是否存在非零实数c使得{bn}为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c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an0,anan+1=Sn-1,其中为常数.
(1)证明:an+2-an=
(2)是否存在,使得{an}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
能力提升组
11.(2014辽宁,文9)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若数列{}为递减数列,则()
A.d0 B.d0 C.a1d0 D.a1d0
12.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4=40,Sn=210,Sn-4=130,则n等于()
A.12 B.14 C.16 D.18
13.若数列{an}满足:a1=19,an+1=an-3(nN*),则数列{an}的前n项和数值最大时,n的值为()
A.6 B.7 C.8 D.9
14.已知正项数列{an}满足:a1=1,a2=2,2(nN*,n2),则a7= .
15.已知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前n项和为Sn,且满足2Sn=+n-4(nN*).
(1)求证:数列{an}为等差数列;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16.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an=+2(n-1)(nN*).
(1)求证:数列{an}为等差数列,并求an与Sn;
(2)是否存在自然数n,使得S1+++-(n-1)2=2 015?若存在,求出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A 解析:an=an-1+2(n2),
an-an-1=2.
又a1=1,数列{an}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故a7=1+2(7-1)=13.
2.B 解析:根据题意知新数列前n+2项和为781,且a1=4,an+2=67,据前n项和公式知Sn+2=,即781=,解得n=20.
3.A 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则依题意得由此解得
所以a6=a1+5d=7,a1a6=14.
4.C 解析:由题意得3a6=15,a6=5.
所以a3+a4++a9=7a6=75=35.
5.C 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a11-a8=3d=3,d=1.
∵S11-S8=a11+a10+a9=3a1+27d=3,
a1=-8,令an=-8+(n-1)0,解得n9.
因此使an0的最小正整数n的值是10.
6.C 解析:由已知Sn-Sn-1=2,可得=2,
{}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故=2n-1,Sn=(2n-1)2,
a81=S81-S80=1612-1592=640,故选C.
7.8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a7+a8+a9=3a80,即a8而a7+a10=a8+a90,故a90.所以数列{an}的前8项和最大.
8.10 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9-S4=0,
即a5+a6+a7+a8+a9=0,5a7=0,故a7=0.
而ak+a4=0=2a7,故k=10.
9.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且d0,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2+a5=a3+a4=22,
所以a3,a4是关于x的方程x2-22x+117=0的解,
所以a3=9,a4=13.
易知a1=1,d=4,故所求通项为an=1+(n-1)4=4n-3.
(2)由(1)知Sn==2n2-n,
所以bn=.
(方法一)所以b1=,b2=,b3=(c0).
令2b2=b1+b3,解得c=-.
当c=-时,bn==2n,
当n2时,bn-bn-1=2.
故当c=-时,数列{bn}为等差数列.
(方法二)bn=.
c0,可令c=-,得到bn=2n.
bn+1-bn=2(n+1)-2n=2(nN*),
数列{b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故存在一个非零常数c=-,使数列{bn}也为等差数列.
10.解:(1)由题设,anan+1=Sn-1,an+1an+2=Sn+1-1,
两式相减,得an+1(an+2-an)=an+1.
由于an+10,所以an+2-an=.
(2)由题设,a1=1,a1a2=S1-1,可得a2=-1.
由(1)知,a3=+1.
令2a2=a1+a3,解得=4.
故an+2-an=4.
由此可得{a2n-1}是首项为1,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a2n-1=4n-3;{a2n}是首项为3,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a2n=4n-1.
所以an=2n-1,an+1-an=2.
因此存在=4,使得数列{an}为等差数列.
11.D 解析:{}为递减数列,
=1.
a1d0.故选D.
12.B 解析:易得Sn-Sn-4=an+an-1+an-2+an-3=80.
又S4=a1+a2+a3+a4=40,
所以4(a1+an)=120,a1+an=30.
由Sn==210,得n=14.
13.B 解析:a1=19,an+1-an=-3,
数列{an}是以19为首项,-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an=19+(n-1)(-3)=22-3n.
设{an}的前k项和数值最大,
则有kN*.
k.
∵kN*,k=7.
满足条件的n的值为7.
14. 解析:因为2(nN*,n2),
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以d==4-1=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1+3(n-1)=3n-2.
所以an=,n1.
所以a7=.
15.(1)证明:当n=1时,有2a1=+1-4,即-2a1-3=0,
解得a1=3(a1=-1舍去).
当n2时,有2Sn-1=+n-5.
又2Sn=+n-4,
两式相减得2an=+1,
即-2an+1=,
也即(an-1)2=,因此an-1=an-1或an-1=-an-1.
若an-1=-an-1,则an+an-1=1.
而a1=3,所以a2=-2,这与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相矛盾,
所以an-1=an-1,即an-an-1=1.
因此,数列{an}为首项为3,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解:由(1)知a1=3,d=1,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3+(n-1)1=n+2,即an=n+2.
16.(1)证明:由an=+2(n-1),得Sn=nan-2n(n-1)(nN*).
当n2时,an=Sn-Sn-1=nan-(n-1)an-1-4(n-1),
即an-an-1=4,
故数列{an}是以1为首项,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于是,an=4n-3,Sn==2n2-n(nN*).
(2)解:由(1),得=2n-1(nN*).
又S1+++-(n-1)2=1+3+5+7++(2n-1)-(n-1)2=n2-(n-1)2=2n-1.
令2n-1=2 015,得n=1 008,
即存在满足条件的自然数n=1 008.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专项练习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数学网预祝广大考生时时有进步。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考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题型归纳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四年级模拟试卷
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乘法试卷
小学数学四年级测试卷
带小括号混合运算习题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数学练习题
数学四年级上册同步训练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四年级模拟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练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小学数学四年级模拟试卷
四川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大连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复习题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练习题
《除法的实际应用》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试卷(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测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试题
数学练习题《角的分类和画角》
小学《乘法与除法》练习题
数学《角的度量》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除法试卷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除法的计算练习题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