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收藏
凉风习习,在这乍冷还暖的金秋时分,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新的教育方针促使我们在新的学期里要用全新的理念去培育人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拟定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和实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教学计划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一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课题研究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27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35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4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32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22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42
2010届高三理科数学上册第三次摸底考试试题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24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13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10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1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2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28
2010届高三理科数学上册测试题1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17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15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31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29
2010届高三理科数学上册元旦五校联考试题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19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12
2010届高三理科数学上册期末统一练习题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16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30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11
2010届高三数学上册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试题2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14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36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33
2010届高三数学教师命题大赛试题34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