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9
收藏
进入考试便进入了紧张的阶段了,大家一定要提起精神,努力学习,冲刺考试。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宁城县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2 B.4 C.6 D.8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4x4=x16 B.a2+a2=a4 C.(a6)2(a 4)3=1 D.(a+b)2=a2+b2
3.若实数a,b,c在数轴上对应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ac B.abcb
C.a+cb+c D.a+ bc+b
4.一个多选形的内角和等于它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4 B.5 C.6 D.7
5.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2;②4;③CDE;④AD∥BC,且C.其中,能推出AB∥DC的条件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且这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④△ABC中,若A= B=3C,则这个△ABC为直角三角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把四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卡片(如图①)不重叠的放在一个底
面为长方形(长为m,宽为n)的盒子底部(如图②),盒子底面未被卡片
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则图②中两块阴影部分的周长和是
A.4m B.4n C.2(m+n) D.4(m-n)
8.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x2,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 B.a C.a D.a-2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宁城县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更多的期末试卷尽在七年级数学试卷。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3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7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8课时)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4课时)
“统计”教学实录与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实录及评析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6课时)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3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以美寓真,互动生成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我教“7的乘法口诀” ——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处理教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7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4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3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4课时)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5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4课时)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2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