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9
收藏
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这篇初中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014,是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采用市中学教研室统一命题的统考试卷,试卷由三部分组成: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考查内容体现基础性,试题素材、求解方式、关注对考生数学各个方面的考查。本次考试主要考察初一(上册)数学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近似值。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点、线、面、体;线段、直线、射线、角的有关性质等知识。试卷满分110分,易、中、难题目分值比约为7:2:1。试卷共24道题,题型参照省中考试卷模式。试题的排列从难度、分值、位置等都充分考虑到考生的承受能力,后面两道题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因此全卷普遍上手容易,但要想解答完整、准确,则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及解题能力。
二、考试情况
部分数据统计:
参考
人数
人平均分
低分人数(40分下)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率%
(60分以上)
优秀率%
(分)
低分率%
(40分以下)
562
49.3
229
107
4
38.3
7.7
40.7
学生答题情况:14道选择题满分为42分,能够得满分的只有8人,选择题的失分主要在5、7、11、12、13、14小题。其主要原因是对数学的基本概念不理解、基础知识不牢固。分析能力欠缺,导致问题分析不完整,失分多。1518小题为填空题,满分为12分,得分率为35.5%。15小题考查乘方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概念,是送分题,显然得分率较高。16小题考查互为余角的概念。得分的同学较多。17小题考查方程的解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得分率为30.5%,18小题考查求代数式的值,难度大,加强了技巧性,学生得分的人数不多。第19题是两道计算题,难度适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得分率为57%,错误原因主要是运算顺序混乱、弄错符号及乘方的意义、绝对值的概念掌握不好。第20题是化简求值题,也是基础题。得分率仅为25%,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等知识掌握不好,有理数的运算能力差。还有很多学生没按题目要求做题,不化简,直接求值。第21题是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题型,是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但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得分率不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去分母、括号时不乘以所有的项,移项也有没有变符号的。第22题是道求角度数的基础题。能够得满分的同学不多,主要是不懂寻求角的和、差表达式。第23题是一道方程应用题。错误较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大部分学生列不出方程,其得分率是全卷得分最少的一题,得分率仅为10%。第24题也是应用题,应用问题符合课标要求,但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不能按题意列出式子及方程,得分率为15%。
查字典数学网给您带来的初中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014 ,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一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题型归纳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三数学圆的基本性质
初三数学下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初三数学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1)
初三数学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课件
初三数学下册课件《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
初中数学《投影与视图》课件(华师大)
苏科版九年级下课件:二次函数的应用利润问题
初三数学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课件
初三数学正多边形和圆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分解因式法
数学九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课件
第二章《回顾与思考》二次函数小结
初三数学下册3.2三角形的内切圆课件1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随机抽样课件
初三数学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课件
从三视图到四棱柱、圆锥
初三数学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课件
初三数学与圆有关的角
初三下册--二次函数图象及性质
测量物体的高度--三角函数的应用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圆的对称性第一课时
华师大初中数学23.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
北师大版第一章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小结
初中数学由三角函数值求角课件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初中三年级下册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课件
初三数学2.结识抛物线课件
初中数学6.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从组合图的三视图到立体图形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