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8
收藏
一、试题特点
试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三个大题,共120分,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整套试题来说,容易题约占70%、中档题约占20%、难题约占10%,主要考查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第八章《不等式》。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全面,难易也适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检,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章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学生问题分析
根据对试卷成绩的分析,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主面的问题
①数学联系生活的能力稍欠。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但学生根据要求举生活实例能力稍欠,如选择题第10小题,,学生因对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东西理解不透,从而得分率不高.
②基本计算能力有待提高。计算能力的强弱对数学答题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计算能力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如解答题的第19题解方程(组),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都出现不少错误.
③数学思维能力差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填空题的第13题,第15题,第16题和解答题的21题,第23题.
④审题能力及解题的综合能力不强。审题在答题中比较关键,如果对题目审得清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此题已做对一半,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还必须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材料,会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把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向别人表达,也就是要有清晰的解题过程。
三、今后的教学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忽视自认为是简单的或是无关紧要的知识。
2、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计解题过程。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从试卷上很清楚地反映出来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5.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共17张PPT)
2.2.1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课件(共17张PPT)
3.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课件(共18张PPT)
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件(2份)
有理数的减法北师大版
1.3《同底数幂的除法》课件(共29张PPT)
6.2《频率的稳定性》(第2课时)ppt课件
5.3日历中的方程北师大七上
绝对值北师大
去括号北师大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1.6完全平方公式课件(共11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课件(2份)
2016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1.4《整式的乘法》课件(2份)
2.2.2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课件
北师大版七上2.3绝对值课件2
北师大七上2.8有理数的乘法公开课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7整式的除法课件(2份)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小结与复习课件(共30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2.4用尺规作角课件(共14张PPT)
2016春北师大七年级下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课件(3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6.1感受可能性课件(共13张PPT)
3.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课件(共12张PPT)
2.1.1对顶角、余角和补角课件(共20张PPT)
5.3.3角平分线的性质课件(共11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1.4整式的乘法课件(共3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1.5平方差公式课件(共13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2.3平行线的性质课件(共11张PPT)
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课件(共25张PPT)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课件(共13张PPT)
4.4用尺规作三角形课件(共21张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