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8
收藏
一、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由10题选择题、10题填空题和6题解答题组成,题型多样,各类题型比例较为恰当,整体布局、题型结构的配置科学合理,试卷题量适中,难度偏高。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题目表述严谨,有利于反映考生真实的学习水平,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体现新课改精神,促进考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数学;在考查能力上,进行了创新的探索,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考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试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1、试题重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突出重点知识考查
第6、16、22、25考察了平行线的知识,
第3、8、13、21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
第2、9、12、14、15、18、25考察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第7、10、20、26考察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
第3、5、11、19、23、考察第九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
第1、4、17、24、26考察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知识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七年级数学中常见的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思想等数学思维方法,在试卷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试卷第5、8、13、题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第15、26题考察了学生方程的思想。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填空、选择题难度不大,答题质量普遍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第5题,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题中先给出不合格的比例,但后来让求合格产品的数量,很多学生都求出了不合格产品的数量,而且直接作出了选择,导致错误;第11题,学生们仍然犯审题不清的错误,题目要求正整数解,而一部分学生却只把解集写在那,导致失分。22题出现的问题是,有部分学生用语言叙述,而不是采用数学符号语言。失分最多的是最后两道大题,第25题难度比较大,考察角平分线,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等量代换等知识相结合,而且图形线条多,看起来很复杂,这道题几乎全军覆没。第26题考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不等式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道题的难度最大,因为它涉及到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还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相结合,这是七年级没有接触过的,这绝对是一道中考最后一道大题的难度,所以本题的失分率是相当的高。
主要失分原因:一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到位,;二是学生审题不清、马虎大意,导致出错;三是对知识的迁移不能正确把握,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知识,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四是解答题的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造成失分。
八年级数学角平分线的性质1
八年级数学正比例函数1
八年级数学旋转
八年级数学旋转对称图形的举例
八年级数学梯形课件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
八年级数学探索三角形相似
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1
八年级数学对称图形复习课
从不同的方向看4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
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识别1
八年级数学极差方差标准差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性质
八年级数学折线图3
八年级数学平方和公式
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识别3
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公开课
八年级数学平方差公式2
八年级数学面积与代数恒等式
八年级数学重心说课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
八年级数学矩形2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1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2
八年级数学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从不同的方向看6
代数式2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八年级数学用坐标来确定位置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