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8
收藏
一、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由10题选择题、10题填空题和6题解答题组成,题型多样,各类题型比例较为恰当,整体布局、题型结构的配置科学合理,试卷题量适中,难度偏高。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题目表述严谨,有利于反映考生真实的学习水平,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体现新课改精神,促进考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数学;在考查能力上,进行了创新的探索,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考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试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1、试题重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突出重点知识考查
第6、16、22、25考察了平行线的知识,
第3、8、13、21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
第2、9、12、14、15、18、25考察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第7、10、20、26考察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
第3、5、11、19、23、考察第九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
第1、4、17、24、26考察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知识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七年级数学中常见的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思想等数学思维方法,在试卷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试卷第5、8、13、题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第15、26题考察了学生方程的思想。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填空、选择题难度不大,答题质量普遍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第5题,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题中先给出不合格的比例,但后来让求合格产品的数量,很多学生都求出了不合格产品的数量,而且直接作出了选择,导致错误;第11题,学生们仍然犯审题不清的错误,题目要求正整数解,而一部分学生却只把解集写在那,导致失分。22题出现的问题是,有部分学生用语言叙述,而不是采用数学符号语言。失分最多的是最后两道大题,第25题难度比较大,考察角平分线,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等量代换等知识相结合,而且图形线条多,看起来很复杂,这道题几乎全军覆没。第26题考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不等式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道题的难度最大,因为它涉及到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还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相结合,这是七年级没有接触过的,这绝对是一道中考最后一道大题的难度,所以本题的失分率是相当的高。
主要失分原因:一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到位,;二是学生审题不清、马虎大意,导致出错;三是对知识的迁移不能正确把握,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知识,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四是解答题的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造成失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面积的应用》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四)》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1)》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三》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求等比数列之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九》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数学教案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评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1)》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练习课》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扇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课》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