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3
收藏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七年级数学平行线达标测试题及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1.如图5-2-15,若2,则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图5-2-15
若3,则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且l1、l2、l3满足位置关系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解析:图中1与2是内错角,2与3是同位角,根据平行线判定方法可以作出判断.
答案:l1 l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l2 l3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l1∥l2∥l3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2.如图5-2-16,填上一个合适条件_________,可得BC//DE.
图5-2-16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即给出题目结论,要求寻找使结论成立的条件.本题要使BC∥DE,应从角去识别,具体有三种方法,作为填空题,只填一种即可.
答案:ADE=ABC(或CDE=DCB或DEC+BCE=180)
3.如图5-2-17,直线a、b被皮直线c所截,现给了四个条件:(1)5,(2)7(3)3=180(4)8,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序号是( )
A.(1)(2) B.(3) C.(4) D.(3)(4)
图5-2-17
解析:根据平行线判定方法:因为1与5是同位角,故(1)成立;(2)中有5,所以1,可得5,故也成立.
答案:A
4.如图5-2-18,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且AGE=46,EHD=134,那么AB∥CD吗?试说明理由.
图5-2-18
解析:结合图形,利用对顶角相等或邻补角知识把AGE与EHD转化为同旁内角或同位角.
答案:解法一:因为BGH=AGE=46(对顶角相等),
EHD=134,
所以BGH+EHD=180.
所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解法二:因为CHE=180EHD=46(邻补角定义),
而AGE=46,
所以CHE=AGE.
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 )
A.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相等 D.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解析:判定两直线平行,我们学习了两种方法:①平行公理的推论,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两个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紧扣这四个判定方法.
答案:C
6.如图5-2-19,已知2,BD平分ABC,可得到哪两条直线平行?如果要得到另外两条直线平行,则应将上述两个条件之一作如何改变?
图5-2-19
解析:因为BD平分ABC,所以DBC,又因为2,所以DBC,
所以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若要AB∥DC,则需BDC,而2,故应有BDC,故将BD平分ABC改为DB平分ADC即可.
答案:AD∥BC;将BD平分ABC改为DB平分ADC即可.
综合应用
7.已知(如图5-2-20),C,DAC=C,AE平分DAC,
求证:AE∥BC.
图5-2-20
解析:要证AE∥BC,只要证B或C即可.
答案:∵AE平分DAC(已知),
2,DAC=21(角平分线定义).
又∵DAC=C,C(已知),
B,[来源:学科网]
A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已知(如图5-2-21)直线a∥c,2=180,求证:b∥c.
图5-2-21
解析:本题的解法比较多,根据本题的图形结构特征,我们选择利用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比较简单.
答案:∵3=180(邻补角定义),
2=180(已知),
3(同角的补角相等),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又∵a∥c(已知),
b∥c(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看图填空.①如图5-2-22,同位角有______对,内错角有______对,同旁内角有________对.
图5-2-22 图5-2-23 图5-2-24 图5-2-25
②如图5-2-23,同位角有______对,内错角有______对,同旁内角有______对.
③如图5-2-24,同位角有______对,内错角有______对,同旁内角有______对.
④如图5-2-25,同位角有______对,内错角有______对,同旁内角有______对.
解析:可在每个图形中找F、Z、U图形,再确定它们的对数或根据定义找,但要注意图形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
解:①4 2 2 ②4 2 9 ③4 6 6 ④0 2 5
10.王老师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他第一次向左拐65后,第二次要怎样拐才能使行驶路线与原来平行?
解析:可先在其行驶路线图上(如图所示)作原行驶路线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判定方法可得结论.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前后两次行驶方向的夹角来确定度数.
答案:向右拐65或向左拐115
11.(山东潍坊模拟) 如图5-2-26,在△ABC中,D、E、F分别在AB、BC、AC上,且EF∥AB.要使DF∥BC,只需再有下列条件中的什么即可( )
A.2 B.DFE
C.AFD D.AFD
图5-2-26
解析:要判定DF∥BC,根据本题图形结构特点,应选择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或两个判定定理,因此应通过1和它的同位角相等、1和它的同旁内角互补或者2和它的内错角相等得出DF∥BC.由EF∥AB可知2,所以当DFE时
DFE,可得 DF∥BC.
答案:B
12.(2010黑龙江伊春模拟) 如图5-2-27,AB∥CD,B=68,E=20,则D的度数为__________.
图5-2-27
解析:由AB∥CD可知CFE=B=68,CFE是DFE的一个外角,CFE=E,可进一步求得D的度数.
答案:48
频数分布过关训练题
2015年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题
2015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训练题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周周末练习题
图形和变换训练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试题
2015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试题
2015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调研卷
频数与频率过关测试
分式的运算测试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训练
图形和变换综合检测
《三角形》一章测试题AB2卷
分式方程巩固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代数式综合检测题
2015苏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终复习10专题试题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方根练习题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测试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专练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5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测试题
2015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验
分式的运算达标检测题
2015年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数学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双休日系列训练试题
图形和变换检测试题
七年级下期段考数学卷
2015新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能力训练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