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生活 数学教案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生活 数学教案

生活 数学教案

2016-05-06 收藏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生活 数学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生活 数学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和数字,感受数学就在我们周围。

2.数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3.尝试列举生活中的数学的例子,并能应用个案(编学号)体会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独特作用表达的工具。

4.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为我们数学提供了素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体会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

开头语

同学们,在广阔的田野,繁华的都市,到处都有我们常见的图形和数字,生活中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生活更为我们数学增添了无限的素材。

活动一: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呈现四幅画面:天安门广场、东方明珠、金字塔、赵州桥。找出四幅画面中熟悉的图形。初步感受四幅画面中所包含的图形。

2、启发学生寻找身边的图形(如课桌、黑板、钟面等)在教室内和窗外校园寻找熟悉图形。由远景(四幅图片)到实物,从身边的图形获取真实感受。

3、展示一组交通图标及汽车商标;让学生观察图标及商标中的熟悉图形,思考交通图标还表达什么内容。感受交通图标及汽车商标中的图形,并进行小组交流。回答所熟悉的汽车品牌,尝试这些商标品牌所表达的含义。从感受图标所包含的图形的同时,体会图标所超越图形本身所表达的含义。

4、展示奥运会会题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会题的组成及五环表达的含义。观察会题由五个圆组成,且环环相扣(位置关系),并通过小组交流五环的象征意义。感受图形和图形间的位置关系,体会图形及位置所表达的含义。

5、展示自然界中的动物及植物的图案。欣赏列举生物的图案,体会对称美,举出自然界中的其它生物的例子,并小组交流。通过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从另一层面感受生活中的图形。

活动二:生活中的数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列举生活中学生最熟悉的数据,说明数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列举生活中存在的数据。感受数据来自于生活,它是有别于图形的另一表现形式。

2、课件展示:汽车票,引导学生观察,每张汽车票中数据所包含的信息。感受一张车票中的数据及其作用,并对汽车票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交流。不同内容中的数据表示不同的含义,体会数字的价值及表达的含义。

3、展示一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观察身份证号的异同,在对身份证号中数字所表示含义的基础上,尝试为学校同学编学号。小组讨论身份证号中数据所表示的含义,并按每位学生编写学号,展示编写方法,交流编写的体会。作为数据的个案感受超越数据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并通过编学号活动获取成功的快乐。

4、展示股市行情及外汇牌价,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有关数据)认识数据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数据在生活中的出现是全方位的,发展学生的情感和和价值观。

思考 感悟

通过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感受?使学生能觉得: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能更好地服务生活等。

课后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写进成长记录。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第一堂数学课,也是教师面对新同学的首次亮相,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现实情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通过欣赏天安门广场、东方明珠、金字塔、赵州桥的画面,学生的内心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观察生活中客观的图形和数字,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会图形和数字是人们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图形、体会数字,认识学好数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激情。

3、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看,分为两个层次:先观察生活中图形,后体会数字,图形的直观性、数字的抽象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为重要的是:突出图形和数字已成为人们交流的基本工具。同时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筛选和整合,选择了一些学生感兴趣(如车标、商标自然界中的生物)的图形例子和日常生活中数据的例子,这体现了新课标所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

4、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数据(如人的体温、血压、身高、体重、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丰富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也给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通过编写学籍号,使课堂活动达到了高潮,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自身的探索,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进一步认识到数据的作用。

5、由于本节课教学活动较多,活动间的流程显得较分散,连贯性不强,在个别活动中,还不能收放自如,个别地方、语言不够准确,简练。

总之,这节课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同时,教师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新教材的教学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注重知识的积累,才能迎接新课标的挑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