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
收藏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9.1.2 不等式的性质(2)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9.1.2 不等式的性质(2)
教学目标 1、会根据不等式性质1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2、学会运用类比思想来解不等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发言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根据不等式性质1正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知识重点 根据不等式性质1正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提出问题 小希就读的学校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8点开始.小希家距学校有2千米,而他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10千米.那么,小希上午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保证不迟到?
1、 若设小希2、 上午x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不3、 迟到,4、 则x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5、 你会解这个不6、 等式吗?请说说解的过程.
7、 你能把这个不8、 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 设里一个学生很熟悉的问题情境,能增强亲和力.经历由具体的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既可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非常自然地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1、 分组探讨:对上述三个问题,2、 你是如何考虑的?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3、 作出记录,4、 最后各组派代表发主。
5、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6、 师生共同7、 归纳得出:
(1) x应满足的关系是: 8
(2) 根据不(3) 等式性质1,在不(4) 等式的两边减去 ,(5) 得:x+ -(6) 8-(7) ,(8) 即x
(9) 这个不(10) 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我们在表示 的点上画实心圆点,意思是取值范围包括这个数。
8、 例题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3x 2x+1 (2)3-5x 4-6x
师生共同探讨后得出:上述求解过程相当于由3x
2x+1,得3x-2x 由3-5x4-6x,得-5x+6x4-3.这类似于解方程中的移项.可见,解不等式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最后由教师完整地板书解题过程.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主同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能力
强调与在意义上和数轴表示上的区别。
类比解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觉不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巩固新知 1、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5-1(2)4x 3x-5(3)8x-2 7x+3
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
(1)x与3的和不小于6;
(2)y与1的差不大于0.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1、某容器呈长方体形状,长5 cm,宽3 cm,高10 cm.容器内原有水的高度为3 cm。现准备继续向它注水.用V cm,示新注入水的体积,写出V的取值范围。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 提出这类实际问题,容易引起学生关注,激发他们参与学习
的热情.同时能体会到生活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反过来数学知识又帮助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新知识的用途.
总结归纳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还明白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是可以用不等式的知识去解决的。
小结与作业
布置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34页习题9.1第6题(1)(2)
2、选做题:教科书第134页习题9、12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课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问题为中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问题的发生、发现、发展与解决的全过程,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深人研讨、步步为营的措施,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广阔空间,开辟探究、研讨、解决问题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快快乐乐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学生亲身经历过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就会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进一步认识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才有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可能,以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打破教材格局.本课对教材作出全新的调整,注重以问题为线索来探究不等式的解法,再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放开手脚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展现自我,真正构建起学生的课堂主人的地位,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都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美丽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目标
《5的乘法口诀》听后感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活动课设计
数学实践活动的设定
《线的认识》评课稿
《小小采购员》活动课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体会与反思
《锐角和钝角》活动课教案
《面积与面积单位》听课记录
《小数加减法》听课反思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阅览室》听课笔记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记录表
评研“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发言稿
数学组《三角形内角和》评课记录
《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等量代换》活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分数乘分数》听课反思
《泡泡是圆的吗?》活动设计
苏教版数学《大树有多高》实践活动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
让数学活动成为学习数学的摇篮
《我与人民币》数学实践活动课例
《认识百分数》评课稿
《认识线段》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课听课反思
《两位数和两位数(进位)》听课有感
让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快乐成长
小学数学《金色的秋天——用数学》活动课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