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8
收藏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从生活中实例入手,通过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引出位似图形及其简单特性,将图形的相似、位似与已经学习图形和坐标、简单作图等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相似、位似的应用价值和丰富的内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位似图形的有关概念,知道位似图形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相似图形;
2.能够利用位似图形选择恰当的方法将一个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3.能够利用图形中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画图实践,体验分类讨论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画位似图形,在学习和运用中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进一步养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能利用位似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难点: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能利用位似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方法
观察实践归纳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归纳出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一般步骤。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过程
一、回顾并引入新课
【师】相似图形的定义是什么?
【生】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师】在这些相似图形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例如,放映幻灯时,通过光源,把幻灯片上的图象放大到屏幕上。在照相馆中,摄影师通过照相机,把人物的影像缩小在底片上。
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4课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6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3课时)
《认识锐角、钝角》教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7课时)
《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复习课》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在观察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比多少(第四课时)》 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与分析
《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
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
我教“7的乘法口诀” ——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处理教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6课时)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