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7
收藏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掌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定理推论及应用;
(2)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发现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可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渗透圆的内在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定理的推论.
难点: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现、归纳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一)圆的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
学生动手画圆,对折、观察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圆的旋转不变性.
引出圆心角和弦心距的概念:
圆心角定义: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弦心距定义: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二)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应用电脑动画(实验)观察,在同圆等圆中,圆心角变化时,圆心角所对应的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得出定理的内容.这样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定理:在同圆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弦的弦心距也相等.
(三)剖析定理得出推论
问题1:定理中去掉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否则也不一定有所对的弧、弦、弦心距相等这样的结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举出反例:如图,AOB=COD,但AB CD, .(强化对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问题2、在同圆等圆中,若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将又怎样呢?(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老师与学生交流对话),归纳出推论.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推论包含了定理,它是定理的拓展)
(四)应用、巩固和反思
例1、如图,点O是EPF的平分线上一点,以O为圆心的圆和角的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点A、B和C、D,求证:AB=CD.
解(略,教材87页)
例题拓展:当P点在圆上或圆内是否还有AB=CD呢?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使图形运动起来,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和研究几何问题)
练习:(教材88页练习)
1、已知:如图,AB、CD是⊙O的两条弦,OE、OF为AB、CD的弦心距,根据本节定理及推论填空: .
(1)如果AB=CD,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OE=OG,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 =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OB=COD,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巩固基础知识)
2、(教材88页练习3题,略.定理的简单应用)
(五)小结:学生自己归纳,老师指导.
知识:①圆的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它反映出在圆中相等量的灵活转换.
能力和方法:①增加了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以及弧相等的新方法;②实验、观察、发现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教材P99中1(1)、2、3.
第二课时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二)
教学目标:
(1)理解1 弧的概念,能熟练地应用本节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例题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应用.
难点:理解1 弧的概念.
教学活动设计:
(一)阅读理解
学生独立阅读P89中,1的弧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
、
理解:
(1)把顶点在圆心的周角等分成360份时,每一份的圆心角是1的角.
(2)因为在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以整个圆也被等分成360份,这时,把每一份这样得到的弧叫做1的弧.
(3)圆心角的度数和它们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二)概念巩固
1、判断题:
(1)等弧的度数相等( );
(2)圆心角相等所对应的弧相等( );
(3)两条弧的长度相等,则这两条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 )
2、解得题:
(1)度数是5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
(2)5的圆心角对着多少度的弧? 5的弧对着多少度的圆心角?
(3)n的圆心角对着多少度的弧? 的弧对着多少度的圆心角?
(三)疑难解得
对于①弧相等;②弧的长度相等;③弧的度数相等;④圆心角的度数和它们对的弧的度数相等.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难的老师要及时解得.
特别是对于圆心角的度数和它们对的弧的度数相等,一定让学生弄清楚这里说的相等指的是角与弧的度数相等,而不是角与弧相等,因为角与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比较和度量.
(四)应用、归纳、反思
例1、如图,在⊙O中,弦AB所对的劣弧为圆的 ,圆的半径为2cm,求AB的长.
学生自主分析,写出解题过程,交流指导.
解:(参看教材P89)
注意:学生往往重视计算结果,而忽略推理和解题步骤的严密性,教师要特别关注和指导.
反思: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数与形互相转化,图形带有直观性,数则有精确性,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个例题.
例2、如图,已知AB和CD是⊙O的两条直径,弦CE∥AB, =40,求BOD的度数.
题目从分析解得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此时教师只需强调解题要规范,书写要准确即可.
(解答参考教材P90)
题目拓展:
1、已知:如上图,已知AB和CD是⊙O的两条直径,弦CE∥AB,求证: = .
2、已知:如上图,已知AB和CD是⊙O的两条直径,弦 = ,求证:CE∥AB.
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由学生自己分析证明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出不同的方法,最后交流、概括、归纳方法.
(五)小节(略)
(六)作业:教材P100中4、5题.
探究活动
我们已经研究过:已知点O是BPD的平分线上一点,以O为圆心的圆和角的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点A、B和C、D,则AB=CD ;现在,若⊙O与EPF的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点A、B和C、D,请你结合图形,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OP为BPD的平分线.
解(略)
①AB=CD;
② = .(等等)
新课标三年数学下册《笔算除法》一课一练
人教版四年数学下册应用题专项练习题
2016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试卷
小学生如何针对奥数竞赛备考?
2016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第三课时教案
六下数学第六单元《分数、小数基本性质,倍数和因数》教案
八年级下学年数学期末备考模拟真题(湘教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期数学期末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六年数学下册《式与方程》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阶段性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暑假应用题作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运算》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数的运算(一)》教案
数学3.4分数与分数相乘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
数学3.3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2)练习题
数学2.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应用题》教案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数学3.5分数连乘(1)练习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数的运算(二)》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位置》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