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7
收藏
学情:学生在高一阶段的数学已经经历了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正投影概念,了解三视图的形成,,能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经历三视图形成的模拟演示,体验三视图的作图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前人经验的情感,养成一丝不苟的作图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三视图的形成,图三视图;
(难点)对宽相等的理解,不按规范位置作图
教具:三视图投影仪,组合体模型4个,三角板,圆规
教学过程:
一、讲解为什么要采用视图表达
1、直观图表达有许多不足之处:A难画,B尺寸标注不清
2、目前在机械加工和建筑等许多领域,通用的表达物体的方式是视图,优点:能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大小。也有缺点:不易看懂,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门练习。
3、视图与投影有密切的联系
二、讲解正投影
1、表述投影现象:
2、投影现象的利用: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在地面或墙壁上投下影子,这种影子与物体的形状有一定的联系,我们把这种联系进行抽象和优化,得到了用于表达物体开关的投影法。
3、正投影:正投影的概念来自于投影的分类。它是指投影方向垂直于投影面的一种投影形式。平常我们所讲的投影就是指正投影。
4、由于投影图与观察者用平行的视线看物体所得到的结果相近,所以一般称投影图为视图。
5、一个视图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几何体的形状,因而引入三视图。
三、演示三视图的形成
1、展示三投影面体系模型:一个投影面只成形成一个投影图(视图),形成三个视图,就要有三个投影面(展示三投影面体系模型),它是由三个两两互相垂直的三个面组成。分别是V,H,W面;面面交线为投影轴
2、演示三视图的形成:将一几何体放置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向三个面投影(正投影),得到三个投影图,由于三个图不在同一平面上,绘图有难度,所以需展开。V面不动,H面向下,W向右,把三个面摊在同一个面上。三个视图就形成了。在V面、H面、W面的投影分别是主视、俯视和左视
3、由于投影面的边框和投影轴对物体的形状无关,所以在生产上的图纸都略去投影轴和边框。
青岛版初二上学期数学期中测试题(一)
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学科试题
长宁区2008年上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中数学定理大全:三角形(二)
巧用方法解初中数学题:换元法
初二数学期末复习题:全等三角形证明题(21-30)
人大附中2010-2011学年初二数学上期中统练试题
初二数学:逆命题、逆定理测试题(二)
初中数学解题法讲解:构造法
初中数学定理大全:图形初步认识
初中数学定理大全:四边形
初二月考试题:反比例函数
初二数学(上)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厦门一中09
厦门市09—10学年(下)八年级数学质量检测
初二数学上册第八章知识教案: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练习
北京市101中学2009
厦门一中08学年(下)初二期中数学试卷
初二数学上册第八章知识教案:数据的代表
初中数学定理大全:圆
初中数学解题法讲解:反证法
上海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初二年级数学试卷
青岛版初二上学期数学期中测试题(二)
上海第一学期初二数学期终质量监控试卷
人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初二年级数学试卷
初中数学解题法讲解:几何变换法
初二数学期末复习题:全等三角形证明题(31-40)
初二数学上册第八章知识教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初二数学课后练习题:平行四边形
北京市101中学201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