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相似三角...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教学反思

2016-04-27 收藏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相似三角形新人教版第27章的主体知识,共有4大节9课时,分为定义、判定、性质、应用四部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这是继各种特殊的四边形后又一次系统的研究一个知识点,它的编排体系类似于全等三角形。

与以前一样,学习定义后,由于定义的双重作用,在学习判定时就有了一些判定与性质综合运用的题目,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在应用部分,尽量开阔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博而且精。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相似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延伸与拓展,是将相似三角形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本节课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使学生会应用上述定理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了这节内容后觉得比较难。因此课前做了一些设计,先要求学生对书本后面的数学活动测量旗杆的高度进行独立的预习,获得一些个人的认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对测量某些不能直接度量的物体的高度的方法的认识,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学生在富有故事性和现实性的数学情景问题中学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历从实际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教学中突出了审题 ---画示意图---明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培养了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测量某些不能直接度量的物体的高度,是综合运用相似知识的良好机会,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学生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一节课上下来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相似的判定和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个性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考虑到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共同提高。因此将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能上升为理论:画图形,找相似,得比例。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培养积极的进取精神,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优点:

1、激情导入,学生兴趣高昂。

2、拓展适度,针对好生有一定的提升。

3、课堂效果还行。

缺点:

1、安排的内容有点过多,对于阳光的测量还有几种情况没有讲透。对于测量旗杆的只讲解了一种方案,其他两种方案没有拿出来细讲,这样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仍然有些模棱两可。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没有注重训练。

2、满堂灌,可能由于是平行班的缘故,学生对数学本来就畏惧,基础差的缘故。很多问题都没有办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基本靠老师讲解,因此上完一节课下来很累。并且学生到后半堂课也产生听觉疲劳。留给学生训练的时间过少。

3、对于测量物体高度的实际问题有很多种类型,尤其是测量远处高山上的高塔这类问题较难,可以设置一个悬念,等学完三角函数后来解决,下次学的时候便有个良好的导入,为后面的知识打好伏笔。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应该考虑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在这样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同样地掌握了扎实的数学双基,我们是在上有趣有益的数学课,而不是花哨的表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就是我们开展的生本教育。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