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7 收藏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反复尝试,合作交流,经历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的产生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2、体验、理解圆的切线的两个性质,并正确合理、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切线的两个性质
教学难点: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P
O
A
1、判断直线与圆相切有哪些方法?
(1) 利用切线的定义;(2)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3)利用切线的判定定理。
2、合作学习:
(1)如图,直线AP与⊙O相切于点A ,连结OA,
OAP等于多少度? 在⊙O上再任意取一些点,
过这些点作⊙O的切线,连结圆心和切点,半径与
切线所成的角为多少度?有此你发现了什么?
(2)任意画一个圆,作这个圆的一条切线,过切点作切线的垂线,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你的同伴的发现相同吗?
二、形成新知
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
经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圆的切线;
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三、应用新知
例1、如图,AB 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和过C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 。
求证:AC平分DAB。
分析:从条件想,CD是⊙O的切线,可考虑连结CO,利用
切线的性质定理可知OCCD,由ADCD,易知
OC∥AD。如果从结论看,要证AC平分DAB,须证
明DAC=CAB,由于CAB=ACO,所以只要证明
DAC=ACO即可。
(证明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
小结:在解有关圆的切线问题时,常常需要作出过切点的半径。
练习:课本第55页第1、2、3题。
例2(即课本的例4)木工师傅可以用角尺测量并计算出圆的
半径.如图,用角尺的较短边紧靠⊙O于点A,并使较长边与⊙O
相切于点C,记角尺的直角顶点为B,量得AB=8cm,BC=16cm.
求⊙O的半径。
分析:要求⊙O的半径,可以考虑建立与圆的半径有关
的直角三角形,
因为BC是⊙O的切线,所以连结OC,这样四边形ABCO是直角梯形,过A点作OC的垂线,求得圆的半径。
(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
例3(课本例5)如图,直线AB与⊙O相切于点C,AO与⊙O交于点D,连CD。
求证:(1)。
(2)若AC=4cm,⊙O的半径为3cm,求AD,CE的长。
分析:要证明,需要找到一个角等于
的一半,或者是ACD 的两倍。因为直线AB与⊙O相切于点C,所以OCAB,因此考虑作
COD的平分线。
证明:(1)作OEDC于点E,
∵△ODC是等腰三角形,
COE=
∵直线AB与⊙O相切于点C,
OCAB,即ACD+OCE=Rt
ACD=COE,
即。
(2)AD=2cm;CE=。(略)
例4、(补充例题)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
BC是与圆相切于点B的切线,弦AD∥OC。
求证:DC是⊙O的切线。
练习:课本第56页的作业题第1、2、4、6题
四、小结:
1、判定切线的三种方法
2、切线的两个性质;
3、常用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五、作业:
1、预习下节课内容 2、作业本(1)15页
中考数学多边形解题指导5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3
初三复习教案相似形
中考数学线段与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中考数学二次凼数复习课1
中考数学轨迹与作图1
中考数学对称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
应用型综合问题专题讲解
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其应用
中考数学不等式组复习课
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
中考数学二次根式复习课
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
中考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2
整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中考数学多边形解题指导4
中考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1
分式方程与二次根式方程
三角形有关概念及全等三角形
中考数学不等式的应用
中考数学分式3
中考数学多边形解题指导1
中考数学分式复习课
中考数学多边形复习教案
中考数学案函数及其应用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1
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中考数学不等式复习课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