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7
收藏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悉二次函数的几种基本表达式,会选用合适的表达式解题;学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会知识的迁移能力,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二次函数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中考的重点。这部分知识命题形式比较灵活,既有填空题、选择题,又有解答题,而且常与方程、几何、三角等综合在一起,出现在压轴题之中。 因此,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会灵活运用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决综合应用题的基础和关键。
一、二次函数常用的几种解析式的确定
一般式:
顶点式:
交点式:
平移式:
二、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思想方法
1、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
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数形结合等。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 常用思想:
转化思想 : 解方程或方程组
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最终形式:
无论采用哪一种解析式求解,最后结果最好化为一般式。
三、应用举例
例1、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像如图所示,求其解析式。
针对练习: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过原点,当x=1时,y有最小值为
-1,求其解析式。
2、已知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1,0),点(0,1)在图像上,求其解析式。
例2、将抛物线 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求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针对练习:
3、将二次函数 的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求其解析式。
例3、已知:如图,是某一抛物线形拱形桥,拱桥底面宽度OB是12米,当水位是2米时,测得水面宽度AC是8米。
(1)求拱桥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水位是2.5米时,高1.4米的船能否通过拱桥?请说明理由(不考虑船的宽度。船的高度指船在水面上的高度)。
针对练习:
4、如图;有一个抛物线形的隧道桥拱,这个桥拱的最大高度为3.6m,跨度为7.2m.一辆卡车车高3米,宽1.6米,它能否通过隧道?
5. 刘炜在距离篮下4米处跳起投篮,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运行的水平距离为2.5米时,达到最高度3.5米,然后准确落入蓝筐.已知蓝筐中心到地面距离为3.05米.如果刘炜的身高为1.9米,在这次跳投中,球在头顶上方0.15米处出手,问求出手时,他跳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七、课堂小结
1、二次函数常用解析式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
已知图象上三点坐标,通常选择一般式。
已知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或最值),通常选择顶点式。
已知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x2, 通常选择交点式。
已知图象中发生变化的只有顶点坐标,通常选择平移式。
3. 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关键是根据条件的特点,恰当地选择一种函数表达式,灵活应用。
八、课后练习
一份二次函数复习卷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分式的加减(1)学案
初一数学教案:有序数对
分式(2)学案
同底数幂的乘法(一)教学案
整式(1)单项式学案
教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字母表示数教案
三角形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学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导学案
角教案
同底数幂的乘法(二)教学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分式的乘除学案
余角补角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章节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线段、射线、直线导学案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学案
平面图形的认识期中复习学案
初一上册数学:“制作火车模型”教案
分式方程(1)学案
勾股定理教案
平移教案
初一数学下册1-7章知识总结
同底数幂的乘法(三)教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