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7
收藏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2复习,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2复习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育) 1.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2.会结合方程根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定抛物线与 轴的交点情况;
3.会利用韦达定理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解决有关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媒体 学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当函数y的值为0
时的情况.
(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有三种情况:有两个交点、有一个交点、没有交点;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0时自变量x的值,即一元 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3)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 x轴有两个交点时,则一元二 次方程y=ax2+bx+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二次函数y=ax2+ bx+c的图象与 x轴没有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y=ax2+bx+c没有实数根
2.二次函数的应用:
(1)二次函数常用来解决 最优化问题,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求函数的最大( 小)值;
(2)二次函数的应用包括以下方面: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小)值.
3.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基本思路:(1)理解问题;(2)分析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3)用函数表达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4)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进行求解;(5)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对问题加以拓展等.
(二):【课前练习】
1. 直线y=3x3与抛物线y=x2 -x+1的交点的个数是( )
A.0 B.1 C.2 D.不能确定
2. 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关于x的方程 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异号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D.无实数根
3. 不论m为何实数,抛物线y=x2-mx+m-2( )
A.在x轴上方; B.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C.与x轴有两个交点; D.在x轴下方
4. 已知二次函数y =x2-x6
(1)求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及顶点坐标;
(2)画出函数图象;
(3)观察图象,指出方程x2-x6=0的解;
(4)求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经典考题剖析】
1. 已知二次函数y=x2-6x+8,求:
(1)抛物线与x轴J轴相交的交点坐标;
(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3)画出此 抛物线图象,利用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程x2 -6x+8=0的解是什么?
②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大于0?
③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小于0?
解:(1)由题意,得x2-6x+8=0.则(x-2)(x-4)= 0,x1=2,x2=4.所以与x轴交点为(2,0)和(4,0)当x1=0时,y=8.所以抛物线与y轴交点为(0,8);
(2)∵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3,-1)
(3)如图所示.①由图象知,x2-6x+8=0的解为x1=2,x2=4.②当x2或x4时,函数值大于0;③当2
2. 已知抛物线y=x2-2x-8,
(1)求证:该抛物线与x轴一定有两个交点;
(2)若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B,且它的顶点为P ,求△ABP的面积.
解:(1)证明:因为对于方程x2-2x-8=0,其判别式△=(-2)2-4(-8)-360,所以方程x2-2x -8=0有两个实根,抛物线y= x2-2x-8与x轴一定有两个交点;
(2)因为方程x2-2x-8=0 有两个根为x1=2,x2=4,所以AB=| x1-x2|=6.又抛物线顶点P的纵坐标yP = =-9,所以SABP=12 AB|yP|=27
3.如图所示,直线y=-2x+2与 轴、 轴分别交于点A、B,以
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 作等腰直角△ABC,BAC=90o,
过C作CD 轴,垂足为D
(1)求点A、B的坐标和AD的长
(2)求过B 、A、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出发,沿AB
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 BC边向
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回答下列问题:
(1) 设运动后开始第t(单位:s)时,五边形APQCD的面积为S
(单位:cm2),写 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t为何值时S最小? 求出S的最小值
5. 如图,直线 与 轴、 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是线段AB的中点,抛物线 经过点A、P、O(原点)。
(1)求过A、P、O的抛物线解析式;
(2)在(1)中 所得到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
QAO=450,如果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四:【课后小结】
查字典数学网
2006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抽样测试理科数学试卷
抽样测试高三数学试卷(文科)
上学期高三单元测试数学(函数单调性与反函数)(附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全国卷Ⅲ)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全国2卷
上学期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导数及应用(附答案)
上学期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集合与函数(附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全国Ⅱ.理)
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数学
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数学(文科)
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三文科数学试题
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数学(理科)
200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全国卷二)
沈阳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数学(附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科)浙江卷
高三第一次单元测试试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全国卷Ⅲ)
抽样测试高三数学(理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上学期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探索性问题(附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江苏卷)
高三数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理科)
三角函数第一轮测试答案
上学期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三角函数(附答案)
高三数学(文科)第二学期期中练习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浙江卷)
上学期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数列与极限(附答案)
抽样测试高三数学(文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上学期高三第一轮复习数学:平面向量及复数(附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