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收藏
一、回顾交流,系统跃进
【知识回放】
1.勾股定理
重点精析
(1)直角三角形虽然只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然而,它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却是古今平面几何中最为著名的定理,它广泛应用于实际问题之中,身影随处可见.
(2)勾股定理:Rt△ABC中,∠C=90°,则有a2+b2=c2.
(3)勾股定理适用于任何形状的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的长都可以求出第三边的长.
【课堂演练】(投影显示)
演练题1: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2.5米高,1.6米宽,要开进厂门形状如图的某工厂,问这辆卡车能否通过厂门?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要弄清卡车能否通过工厂大门,只需观察卡车在厂门正中间时其高度是否小于PR,其中Q在离厂门中线0.8米处,且PQ⊥AB,与地面交于R.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分析思路,引导学生画出上面的示意图,寻找Rt△OPQ,设法用勾股定理解决.
学生活动:参与教师的分析,寻找解决途径,并解答.
解:设O为半圆圆心,作如图所示Rt△OPQ,由勾股定理得:PQ==0.6(米);PR=0.6+2.3=2.92.5,还有0.4米的余量,可以断言这辆卡车能通过厂门.
评析:本题主要应用Rt△中的勾股定理来判断问题,要如何构建Rt△,是应用勾股定理的关键.
演练题2:如图在离铁塔150米的A处,用测角仪器测得塔顶B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器高AD=1.52米,求铁塔高BE(精确到0.1米).
思路点拨:本题构建的Rt△ABC中AC=150m,从角∠BAC寻找解题突破口,因为∠BAC=30°,根据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有BC=AB,假设BC=x米,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一个关于x的等式是:(2x)2=1502+x2,求出x=86.60,问题可解.
【活动方略】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演练题2”,组织学生自己动脑解决本题,然后再请个别学生上讲台讲述解题方法.
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本题,再举手争取上讲台“板演”.或与同学交流、归纳解题方法.
解:过A作AC∥DE交BE于C.因为BE⊥ED,所以BC⊥CA.在Rt△ABC中,∠BAC=30°,则2BC=AB,设BC=x米,又AC=DE=150米,由勾股定理
1.4.2 认识平面图形|人教课标版
1.6.11 连加|人教课标
1.6.12 连加、连减|人教课标
1.6.6 8、9的加减法
1.8.3 认识钟表|人教课标
1.6.8 10的认识
1.9.4 5、4、3、2加几|人教课标
1.1.1 《数一数》教学案例与反思|人教课标版
1.3.6 5以内的加法|人教课标版
1.2.2 《比长短》教案|人教课标版
1.9.1 9加几|人教课标版
比大小|人教课标版
1.6.2 6和7的加减法|人教课标版
1.2.3 比长短 高矮|人教课标版
1.4.1 认识立体图形
1.9.2 8、7、6加几|人教课标
1.3.8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人教课标版
1.6.13 加减混合|人教课标
1.9.1 “9加几”的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1.6.14 生活中的数
1.6.5 8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1.6.10 填未知加数|人教课标
1.6.8 10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教案|人教课标版
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
1.7.1 11
1.6.17 数学乐园
1.7.1 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课标
1.1.1 数一数|人教课标版
1.8.3 认识钟表|人教课标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