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收藏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作业大部分在课内完成,只留少量的家庭作业,真正做到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呢?本人经过大胆尝试,探索到了几点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明确一堂课的教学要求。
一堂课的教学要求,订得明确具体,而又恰到好处,就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例如,“小数乘法”在学生具备“积随着因数的扩大(或缩小)而扩大(或缩小)”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在乘法里,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保证新知教学。
为了保证学生在短的时间内学好新知识,要努力改变教学中不分主次,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精心地安排和剪裁,抓住难点突出重点。
1、在各个教学上,保证新知教学。
在安排这些教学环节时,要以新知为中心,如开始的复习内容要和新知密切相关,复习时间3-5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这样一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巩固新知,每堂课一般都要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新知独立作业,使学生当堂掌握新知。
2、新授课突出重点和难点。
上课时常常感到要讲的内容很多,时间不够用。其实,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并不多的,因为新知大都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关键要善于抓住新知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例如:“和是11的加法”涉及到的知识有:①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②10以内的加法;③3个数连加(如7+3+4);④计算法则:“凑10法”。其中①②③方面的知识是学生已掌握的,只有“凑10法”是新知识,在新知识中,按“凑10法”的需要,把其中一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教学中的重点和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应把主要精力用来解决“怎样把这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分解出来的第一个数和另一个加数凑成10”。
小学数学名师《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8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租船问题”教学反思文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策略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案例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第十二册教学反思(教后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8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文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优秀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认识》第十二册课后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第五单元数学广角《节约用水》第二学期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第二学期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式与方程整理复习》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优秀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优秀教学反思案例随笔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课后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案例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案例欣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冰天雪地》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后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后反思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数学反思文章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12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图》第十二册教学反思
风行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