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目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分析_名师指点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初中数学目标教学中的自...
首页>学习园地>名师指点>初中数学目...

初中数学目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分析

2016-04-15 收藏

初中数学目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分析

目标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中教师可按着自己制定的目标,与学生一起有步骤;有计划的实现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效果,当然,实施目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仅谈一下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获得书本知识,发展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探索、研究。教师则通过给自学提纲,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强。可以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撑握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不失为一咱好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的步骤是:引导自学 --- 教师点拨 --- 变式训练 --- 归纳提高。

(一)引导自学。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合谐统一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必改过去重“教”轻“学”的弊病。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首先由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然后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并寻找提纲答案。自学中可让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同时教师积极巡回指导,因材施教,帮助差生,使他们不掉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充分调动起来,讨论问题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点拨。 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作用。在整个教学法活动中,教师要确实起到点睛之效。教师主要点拨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点拨教材中的重点、关键;点拨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三)变式训练。 变式就是创新。变式训练应抓住思维为训练这条主线,恰当的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多问、多思、多用、辨错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独创性。训练包括巩固所学的基础训练的提高学生能力的训练。特别重视对课本列题。习题的“改装”或引申,并注意训练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或让学生自己编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导演),学生是探索着(演员)。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变式情境的精心设计,指导和评价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对变式问题的探索,对范式的过移和概括中。其好处在于: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变能力。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收敛思维能力。提高综合解题能力。③有利于遏制“题海战术”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实现“以少胜多”。④改变了“示变 --- 模仿 --- 练习”这种常规教学模式,把目标教学、思维训练和解题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归纳提高。 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结构上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学习数学也不能违背数学本身所具的这种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近,让学生搞懂每堂课所学的基本内容,又要做到及时归纳总结。每堂课中都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知识,需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技能及从中提炼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特殊意义,而且还有益于学生进一步获得、保持、应用知识。

总之,自主学习法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且从单纯的灌输知识技能转向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指出:“自主学习法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发、促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自学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全面探求能力、应变能力、并促进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自学能力可谓“授人以渔”,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