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1
收藏
1、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2、试举例说明。
3、揭示课题。回忆旧知铺垫方法
1、组织活动(一)。
课件出示:观察课本24页的加法表和乘法表,把和是12及积是12的数圈出来,再连线。
说一说:两个表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相同?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曲线体现了积一定,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
2、组织活动(二)。
课件出示:观察课本25页第(2)题
(1)学生计算,书上填表。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3)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路程和速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时间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速度慢的交通工具需要的时间多,速度快的交通工具需要的时间少;它们的乘积一定。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体验成反比例的两种量的特征。
完成课本25页第(3)题、
26页(1)题。
个人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教师巡视观察各组学习情况,
(1)归纳出成反比例的两种量的三个特征,概括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
(2)完成课本26页“练一练”2、3题。
个人独立完成,组内订对,小组长根据正误给个人加分。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案例
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24时计时法》教案
2016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24时计时法》同步训练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教案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说课材料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 统计》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同步练习与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说课稿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教学反思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
青岛版数学一下第九单元《我换牙了 统计》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时计时法》教案与反思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教材分析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我换牙了-统计》教学反思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