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1
收藏
3月22日,有幸聆听了我校四年级数学学科组两数学课,让我领略了两位老师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中展示的风采,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 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数学的教学。
第二,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学习,学会分享自己的发现。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三、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教师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杨老师的《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杨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语言、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四、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不断,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谢谢你给课堂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同意的同学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多用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
总之,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10解放程(2)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7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课时3可能性的大小(2)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14列稍复杂的方程解决问题(1)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5练习十三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综合评价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5商的近似数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课时2可能性的大小(1)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综合评价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4练习七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3练习十二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课时5积的近似数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课时1可能性的认识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课时1用数对表示位置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课时9练习四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3一个数除以小数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9解决问题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综合评价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10练习九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6方程的意义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综合评价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6循环小数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1用字母表示数(1)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课时6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8练习八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课时4练习二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课时7练习三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16练习十七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11练习十课时特训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