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1
收藏
1.定义: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轴、y轴上的单位长度通常应相同,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遇到取相同的单位长度有困难的情况,这时可灵活规定单位长度,但必须注意的是,同一坐标轴上相同长度的线段表示的单位数量相同.
2.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
第一象限:(+,+)点P(x,y),则x>0,y>0;
第二象限:(-,+)点P(x,y),则x<0,y>0;
第三象限:(-,-)点P(x,y),则x<0,y<0;
第四象限:(+,-)点P(x,y),则x>0,y<0;
在x轴上:(x,0)点P(x,y),则y=0;
在x轴的正半轴:(+,0)点P(x,y),则x>0,y=0;
在x轴的负半轴:(-,0)点P(x,y),则x<0,y=0;
在y轴上:(0,y)点P(x,y),则x=0;
在y轴的正半轴:(0,+)点P(x,y),则x=0,y>0;
在y轴的负半轴:(0,-)点P(x,y),则x=0,y<0;
坐标原点:(0,0)点P(x,y),则x=0,y=0;
3.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4.中点与两点间的距离:已知点A(x1,y1),B(x2,y2)则AB=AB的中点P为
5.点的对称:点P(m,n),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m,-n)
6.平行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特征: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特征:横坐标相等.
7.象限角的平分线: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可记作.点P(a,b)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对称点坐标是(b,a)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记作点P(a,b)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对称点坐标是(-b,-a)
8.点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y);将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y);将点(x,y)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将点(x,y)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注意: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加减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练习六》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通分的意义及方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练习课一则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检测题(2016年)
名师指导2017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人教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设计
2016-2017高考数学一轮备考方法有八步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约分的意义及方法》教学设计
《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与复习
整理和复习 100以内加减等知识
2017年高考文科生复习数学注意事项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用数学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2017高考数学复习注意事项有5点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测试卷
2017届高中数学最易混淆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6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测验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加法和减法 图文并茂的教案
17年高考一轮复习:提高数学备考效率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7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精讲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