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
收藏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实际背景,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取一定的评判能力.
2.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巩固学生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同时也力图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2.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作为数据处理过程的一部分,使学生体会数字与现实的联系.
3.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自的特点(记作8.2 A);
第二张:练习(记作8.2 B).
六.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数,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这种特征数包括三个数据代表,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两个数据代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二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4秋苏科版数学九上1.4《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ppt课件3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2.2.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ppt课件2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2.2.6《正多边形和圆》ppt课件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1.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ppt课件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1.1《一元二次方程》ppt课件2
2014秋苏科版数学九上4.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pt课件2
2014秋苏科版数学九上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1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2.2.8《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ppt课件2
2014秋苏科版数学九上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2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2.2.8《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ppt课件1
2012苏科版九上第3章《二次根式》ppt复习课件
2014秋苏科版数学九上3.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ppt课件
2012苏科版九上《菱形的判定》ppt课件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2.3《确定圆的条件》ppt课件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2
2014秋苏科版数学九上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4
2014秋苏科版数学九上4.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pt课件4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1
2014秋苏科版数学九上4.3《确定圆的条件》ppt课件2
2014秋苏科版数学九上4.3《确定圆的条件》ppt课件1
2014秋苏科版数学九上4.2《圆的对称性》ppt课件
2014秋苏科版数学九上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5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2.2《圆的对称性》ppt课件2
2014秋苏科版数学九上4.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pt课件1
2012苏科版九上《菱形的性质》ppt课件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8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2.3《确定圆的条件》ppt课件1
2015秋苏科版数学九上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10
2012苏科版九上《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ppt课件2
2014秋苏科版数学九上2.5《用计算器求方差》ppt课件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