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
收藏
教学目标: 1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能根据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了解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经历运用平行四边描述现实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应用。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探究。
师生行为:教师介绍四边形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明确本张的学习任务。
学生利用章前图寻找的特殊的四边形。
演示图片,学生欣赏。
学生举例:
结合图片和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两组对边平行,并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学生运用定义画平行四边形。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 学生举例的环节,学生举例要有困难,可与其他人合作。
? 应重视学生图片是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 1 )平行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以外,平行四边形还有什么特征呢?它的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 1 ),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度量验证。
学生利用学具(如图),通过目测和度量,
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的对角相等。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证明你发现的上述结论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自主交流。
待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思考结果的实际情况,开展学生互动,如点学生提问,学生自主交流或学生 向 老师提出质疑。
通过交流,明确目前证明线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而图形中没有三角形,只有四边形,可见需构造辅助线将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
学生完成证明。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指导,领角互补。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 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应遵徇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从测量、猜想得到证明。
? 给学生一个相对充足的从猜想到论证的时间,在学生思考不成熟时,教师不可包办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除了引导外,还应个别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并重点强调解答中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几何表述。如:
∵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 AD=BC 。
学生体会解答中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规范表达,并尝试解答教材第 93 页练习第 1 、 2 题。
学生演板,教师点评。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应用时的几何表述语言。
? 应就学生演板时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点评。
学生交流获的知识和得到的感受。
教师聆听,并与学生交流。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教师批改,作好教后记载。
本次活动教师关注:
? 学生应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在边和角这两方面所有的性质。
?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中心对称图形
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勾股定理
2014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家庭作业题
数学家庭作业:频率与概率
数学家庭作业一次函数
数学家庭作业:数据的描述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初二2014年数学下册家庭作业
简单的图案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一单元教案:“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正方形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变量与函数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
2014年初二年级数学家庭作业
初二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全等三角形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初中:菱形
数学家庭作业整式的乘除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简单的平移作图
2014苏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家庭作业
2014八年级下册数学家庭作业题答案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梯形(1)
2014年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家庭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单元教案:等腰三角形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简单的旋转作图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梯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式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初二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等边三角形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