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对权的理解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该复习平均数的概念: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复习这个概念的好处有两个:一则可以将小学阶段的关于平均数的概念加以巩固,二则便于学生理解用数据与其权数乘积后求和作为加权平均数的分子。
在教材P136讨论栏目中要讨论充分、得当,排除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讨论问题中的错误做法是学生常见错误,尤其是中差生往往按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生搬硬套。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问学生平均数计算公式中分子是什么、分母又是什么?学生由前面复习平均数定义可答出分子是数据的总和、分母是数据的个数,这时教师可递进设疑:那么,题目中涉及的每个数据是每个占有耕地面积还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呢?数据个数是指A、B、C三个县还是三个县的总人数呢?这样看来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讨论交流就铺好了台阶。
要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权的意义,可以再举一些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比如:初二。五班有4个小组,在一次测验中第一组有7名同学得了99分,1名同学得了61分,第二组有1名同学得到了100分、7名同学得62分。能否由 得出第二小组平均成绩这样的结论?为什么?这个例子简单明了又便于学生想象理解,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得99分的7个人比1个得61分的学生对平均成绩影响更大,从而理解权的意义。
在讨论栏目过后,引出加权平均数。最好让学生将公式与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作比较看看意义上是否一致,这样做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于对加权平均数公式的理解,也利于理解权的意义。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温故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2011高考数学之如何规范答题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各知识点的不同学习方法
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关于如何学好初一数学的一点思考
初一数学期末考试答题注意事项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高中数学知识点:抛物线的方程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听课的方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小升初数学公式:长方形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注重学习内容的衔接
小升初数学必考经典题型:相遇问题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作图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喻理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期末复习的方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预习的方法
学好初一数学的六大方法技巧
高中数学算法知识点总结:程序框图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亲自推导公式
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学会总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