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
收藏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内容解析】
“14.1变量与函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单元,本设计是第1课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常量、变量与函数等概念,其中函数的概念是本节核心内容.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1)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2)唯一对应关系.如果直接研究某个量y有一定困难,我们可以去研究另一个与之有关的量x,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
本节课是函数入门课,首先必须准确认识变量与常量的特征,初步感受到现实世界各种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同时感受到研究主要从化繁就简入手,在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本设计把重点放在认识“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变量;唯一确定的含义.” 而函数图象较为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因此把函数图象中的部分内容提前到本课时学习.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理解常量、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目标解析】
(1)借助简单实例,学生初步感知用常量与变量来刻画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初步理解存在一类变量可以用函数方式来刻画,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实例,并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体会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2)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
(3)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题,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学生初步感知实际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学科.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的学习引入变量数学学习中.学生知道代数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方程中的未知数求出来后也是一个“已知数”,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字母所表示的数,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函数图象、两个变量的关系等朴素的函数关系的生活实例.但是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概念,难以理解定义中“唯一确定”的准确含义.
【教学重点】借助简单实例,从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唯一对应”.
2012鲁教版六上3.1《用字母表示数》ppt课件
2012鲁教版六上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ppt课件
2012鲁教版六上3.2《代数式》ppt课件1
2012鲁教版六上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ppt课件
鲁教版六上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ppt课件
鲁教版六上4.1《线段、射线、直线》ppt课件
2012鲁教版六上1.3《截一个几何体》ppt课件1
2012鲁教版六上1.4《从不同方向看》ppt课件
2012鲁教版六上3.2《代数式》ppt课件
2012鲁教版六上1.3《截一个几何体》ppt课件2
2012鲁教版六上2.7《有理数的乘法》ppt课件
2012鲁教版六上3.1《用字母表示数》ppt课件1
鲁教版六上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ppt课件
2012鲁教版六上1.2《展开与折叠》ppt课件
鲁教版六上6.1《科学记数法》ppt课件
鲁教版六上2.1《有理数》ppt课件
京教版数学九下24.2《圆的切线》ppt课件
鲁教版六上6.2《扇形统计图》ppt课件
2012鲁教版六上1.3《截一个几何体》ppt课件
鲁教版六上6.3《统计图的选择》ppt课件
鲁教版六上3.4《去括号》ppt课件
2012鲁教版六上1.2《展开与折叠》ppt课件1
鲁教版六上2.2《数轴》ppt课件
鲁教版六上5.1《等式与方程》ppt课件(1)
2012鲁教版六上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ppt课件1
2012鲁教版六上2.9《有理数的乘方》ppt课件2
2012鲁教版六上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ppt课件1
鲁教版六上1.2《展开与折叠》ppt课件
鲁教版六上3.1《用字母表示数》ppt课件
鲁教版六上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