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8
收藏
为了能帮助大家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2016数学,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第二天(巧填数字)
1. (1) 填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1.
答案: 分析:要求横行、竖行的3个数相加都得11,则1和3的下面是11-1-3=7,2和3的右侧是11-2-3=6。
(2) 填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得15.
答案: 分析: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得15,则6和3之间是15-6-3=6,3和8之间是15-3-8=4,6和8之间是15-6-8=1。
2. 把1,2,3,4,5 分别填入下面的圆圈中,分别满足下面条件
分析:本题最重要的是中间的圆,因为它在横行和竖行均被加了1 次,即共被加了2 次,而其它均只被加了1次,且题目要求数字不可重复使用,所以关键求出中间圆所填的数,再采用枚举法求出其它圆所填的数。
(1) 使横行,竖行圆圈里的数加起来都等于8
答案: 分析:横行和竖行都等于8,所以两行的和是16,但是所有数字加一起,即1+2+3+4+5=15,说明多算了1,中间的数字被计算两次,所以中间的数字是1,剩下7,根据枚举法可知7=2+5=3+4。
(2) 使横行,竖行圆圈里的数加起来都等于9
答案: 分析:横行和竖行都等于9,所以两行的和是18,但是所有数字加一起,即1+2+3+4+5=15,说明多算了3,中间的数字被计算两次,所以中间的数字是3,剩下6,根据枚举法可知6=2+4=1+5。
(3) 使横行,竖行圆圈里的数加起来都等于10
答案: 分析:横行和竖行都等于10,所以两行的和是20,但是所有数字加一起,即1+2+3+4+5=15,说明多算了5,中间的数字被计算两次,所以中间的数字是5,剩下5,根据枚举法可知5=2+3=1+4。
第三天(图形计数)
知识点:图形计数有很多种方法,如枚举法、打枪法、公式法、编号法以及分类法等等,而今天的作业重点是采用分类法,即由小到大数,注意一定要把每类情况都考虑到,并要按照一定得顺序来数,这样才能保证不重不漏。
1. 数一数下列各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答案:(1) 小三角形 2 个,大三角形( 2 个小三角形组成) 1 个,共 2+1= 3 (个) 三角形
(2) 小三角形 4 个,大三角形( 2 个小三角形组成) 4 个,共 4+4= 8 (个) 三角形
(3) 小三角形 3 个,中三角形( 2 个小三角形组成) 1 个,大三角形( 3 个小三角形组成) 1 个,共 3+1+1= 5 (个) 三角形
2. 数一数下列各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答案:(1) 小正方形 4 个,中正方形(4个小正方形组成) 1 个,大正方形 1 个,共 4+1+1= 6 (个) 正方形
(2) 大、中、小正方形各 1 个,共 1+1+1= 3 (个) 正方形
(3) 小正方形 4 个,大正方形 3 个,共 4+3= 7 (个) 正方形
更多一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2016数学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函数部分知识总结
初中数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怎样学好高一数学
初一数学知识点梳理篇(1)
2016中考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
初一数学代数的初步知识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知识点
初中数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实数
初一数学知识点:整式的加减
七年级数学寒假学习指南
初一数学知识讲解:实数的有关概念
高一数学学不好的原因和应对办法
初中数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有理数的除法
初中数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数学复习指导:奥数30条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讲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初二数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初一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知识点
初中数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有理数的减法
2016中考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绝对值
初中数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相交线
初一数学知识讲解: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初一数学知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2016-2017年高二数学理上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初中数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平行线
2016-2017年高二数学文上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第一册知识点总结:数轴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