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1
收藏
2015-201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分析
1、成绩分析:本次考试,应考人数40人,实考40人,我班平均分78.7排名第二,及格率80%。从卷面的得分情况来看,总体成绩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本次试卷中,除了极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做到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这与平时教师的指导和训练以及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 基础知识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抓基础知识的训练,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如此,特别是计算,在数学中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都会用到,所以,我们在平时坚持一早一晚天天练,故失分较少。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1) 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2) 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 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试卷中的不足
从部分题来看,教师关注少的方面,失分还是比较严重的。主要体现在:
(1) 对题目理解不够。
(2) 动手操作和动口没有很好结合。其主要原因是在新课后操作练习较少,只是让学生口头说了说而已,印象不深刻。由此可见,动手动口应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从这几方面加以改进。
高二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1
高二数学空间的几何体及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方程4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方程5
高二数学双曲线简单的几何性质2
高二数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的性质2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方程8
高二数学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方程6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方程7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综合问题
高二数学直线参数方程
高二数学数列综合问题
高二数学正余弦函数图象的几何画法2
高二数学生活中线性相关实例
高二数学直接证明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的概念
高二数学圆的极坐标方程与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高二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2
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高二数学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二数学四种命题1
高二数学简单逻辑联结词
高二数学直线与圆2
高二数学简单的数列递推问题
高二数学矩阵的概念4
高二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
高二数学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2
高二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诱导公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