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31
收藏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1、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
1、活动一、比一比
2、活动二、量一量
(1)什么是内角?
(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3)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4)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 度。
3、说一说,做一做。
(1)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
(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度。
四、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内容)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
2、长5厘米,8厘米,( )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 )性。
4、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 ),这是一个( )三角形。
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6、交流学案第三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五、点拨升华
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拓展提高
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底角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
七年级上册 方程(租)型应用题·真题解析
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知识复习
中考数学 实数与代数式.专题复习
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知识要点及真题练习
中考真题—代数综合题解析
七年级数学 全等三角形真题能力训练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 幂的运算同步练习
初一数学 有理数减法解疑
七年级数学 特殊三角形·例题解析
七年级数学 线段、直线和角·真题练习
七年级下册:垂线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学习幂的运算性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和平行线·真题练习
知识宝典:实数的平方根及立方根
北师大版 第七章 代数式的同步练习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三线八角”探究竟
七年级上册 方程(租)型应用题·真题解析
中考数学(初一数学)代数式.同步练习题
北师大版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
初一数学 有理数加法知识攻关
七年级下册:角的复习课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 整式同步练习
七年级数学 三角形·例题解析
2007年中考真题——中考中非精确计算
新人教版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要点解析
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真题练习
新人教七年级上册 点、线、面、体.轻松入门
七年级几何.平行线判定定理的应用
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和平行线·要点解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