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5-2016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试卷分析 _试卷分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北师大版2015-20...
首页>教学经验>试卷分析>北师大版2...

北师大版2015-2016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试卷分析

2016-01-30 收藏

北师大版2015-2016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测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广大教师的以后数学教学及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导向作用。从整体上看,这份试卷主要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突出灵活性,能力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试卷覆盖面广,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二、试题分析

  (1)试卷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作答、实际问题这几种题型。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这份试卷体现灵活性、适用性特点,试题出得比较好。

  (2)本册教学重点内容圆的认识、百分数的应用、比的认识和应用在试卷中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3)试题难易程度适合全体学生,教育的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面,注意了坡度的平缓,试题的易中难题分布恰当。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填空题

  试卷中第一大题是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理解及应用能力,本大题学生丢分多,特别是第1小题、第5小题、第7小题、第9小题失分较为严重。错误原因是绝大多数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有是没有真正理解题意,加之计算能力差而导致失分。

  2、判断题

  考查学生对容易混淆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本大题中第1小题“两根各1米长的绳子,分别剪去11和米,剩下的部份一样长。”;第7小题“一个长方44

  形长和宽各增加2分米,它的面积就增加4平方米”这两道题丢分严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答题的灵活性不高,答题时只顾读题而读题,不懂得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数学问题,对分数的意义认识模糊不清,学生知识逻辑推理能力弱,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抽象化,讲解不够具体,只注意传授知识,不管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3、选择题

  考查学生数学概念及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

  本大题中第1小题“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4:3:2,这个三角形是( )

  ①直角三角形②锐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

  第2小题“甲数的23是18,乙数的是18,甲34数( )

  ①大于乙数②小于乙数③等于乙数④无法确定”;

  第4小题“一般要标明图例的统计图是( )

  ①单式统计图②复式统计图③折线统计图④条形统计图”

  这三道题失分大。学生对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计算没有问题,但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关的数学概念记不住了,做题就出错;第2小题中读题、审题不够认真,对题目不能正确理解,计算方法不对;另外,学生对复式统计图中为什么要标明图例认识不到位。

  4、解答题:

  (1)计算题

  第22小题除基础较差的学生外,多数学生丢分不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第23小题(脱式计算)中1251—(+)这道题丢分大。错误地方是学生在做772

  这道题时,学生没有采用减法性质对题目简算;另外对算式运算顺序理解不清楚,该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措手不及,对分数通分知识也不熟。

  第25小题丢分原因是学生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不准确,列式不对。

  (2)作答题

  第26小题(填一填)是观察物体知识内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丢分出现在第2、3两小空。学生观察物体中出现差错,表现在学生做题时粗心大意,只顾一面,而忽视另一面,观察不仔细。

  第27小题(1)考查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能力。学生画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根据数量画直条问题不大,出现错误在学生观察图例马虎,用“黑色直条表示彩电数量,用白色直条表示冰箱数量”提示没看准确,画图中,出现画斜线直条的现象。

  第27小题(2)画两幅图的对称轴,多数学生会画,不足的是少数同学第二个图对称轴条数没画完全,差一条或者两条。

  第28小题(求阴影部份的面积)涉及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半圆面积的计算知识点。学生做题中,出现了计算长方形周长及半圆周长的错误,但多数学生计算“半圆面积”的方法掌握不好,是导致丢分的主要原因。另外,计算长方形面积时,长方形的长能找对,但是长方形的宽找不到,不知道半圆的半径长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第29小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中的第2小问题失分大。“A、B和C的关系是什么?”原因是学生做题时只回答A和C的关系或者B和C的关系,能同时回答出A、B两人和C的关系的学生少。学生读题及审题能力的意识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较大,做题马虎,随意性太强,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高。

  (3)实际问题

  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31小题学生对“药粉和水按1:80比例配制,现有15千克药粉,可配制药水多少千克”题意理解不准,对药粉、水、药水三者的关系把握不清。多少学生只算到需要水的质量,并没有把药粉与水的质量相加起来得出药水的质量。

  第33小题,学生对利息的计算方法掌握住了,但对题目中出现的存款时间“半年”理解不对。多数学生列式错掉,另外,对涉及到的百分数或小数乘法的计算能力也差。

  四、今后改进措施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性质等结论的推导过程,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

  2、结合“每天一练”加强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3、重过程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利用多种方式与途径去分 析弄懂每一道题目,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实际题的教学,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先组织学生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种思维去分析与解决。 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注重“用”

  结合教材,尽量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学习材料,多做多练,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引进教学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用武之地。结合我们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发,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而且会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与解决。这种自发的学习与解决是最有效果的。最终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5、多关注学困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 ,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且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加大培优扶困力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