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情况分析_试卷分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首页>教学经验>试卷分析>2016学...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情况分析

2016-01-27 收藏

一、原始成绩分布情况分析

应考人数552 人,实际参考人数 550 人,平均分为92.47 。从成绩分布情况来看,最高分100 分,最低分 2 分。其中90分以上 450 人,比例 81.8% ;80-90段 70 人,比例12.7% ;70―80段 14人, 比例 2.5% ; 60-70段 7 人,比例 1.2% ;60分以下的 9 人,比例 1.6% 。从总体看来,各分数段分布合理,基本达到检测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点、典型性错误的分析

(一)试题内容分析

1. 试题容量适中,难易结合。应该掌握的重点考查到位,既全面考查了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又检测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应用。既考虑到大部分中等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兼顾了优等生的“拔高”要求。例如第三大项填空既有“看图写算式”这样的基础性强的题目,还有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大小比较、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等这样的灵活题,很好的考察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应该说是一份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测试卷。

2.试题考察全面,覆盖面广。本次数学试卷依据新课改教材,覆盖面广,考察了二年级上册的大部分知识点,既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考查,又重视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客观题的设置也比较合理,又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难易程度比较适中,比较真实地反映数学质量的现状。通过不同侧面考查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从全学区答题情况来看,学生们完成较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及测试的目地。

3.试题灵活多变,甄别作用强。试题在检测学生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多变,较好地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从题型及内容上看基本上能保证所有的学生达到合格,又能让优生崭露头角,如第三大项填空题,第四大项选择中的有些题目则需要学生细心分析、谨慎答题。特别是选择题中有些题相当灵活,需要考虑缜密才能完全正确。第六大项“解决实际问题”,题目设计贴合生活实际且难易适中,在确保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确保起到甄别作用,使优生突出。

(二)典型性错误分析

从全学区答题情况看,主要失分有这样几个:首先有的学生由于阅读理解能力跟不上,对于一些题目理解不透彻,不会灵活分析,易受以前常做的习题干扰,读题不仔细。如选择题和填空题中有很多学生出现错误。比如选择题的第2、4、5题等,这些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会分析。相信随着学生的读题及理解能力的提高,会有好转的。另外有些学生对于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些困难,稍微变换一下形式就措手不及了,今后需要在教学中多变换题目的类型,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其次学生们分析问题不够全面,审题不仔细,还有漏题现象,特别是选择题中有将答案选反。还有几个别学生连最基本的口算都出错,需要老师注意在小学阶段要加强计算教学,适当加大计算的练习量,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正确率。

三、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1.对个别学生加强计算训练,确保计算不再失分,加强计算技能的培养。

2.加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加强变通练习,特别是应注重变换题型,使学生学会灵活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