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0
收藏
本节课是进一步体会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体会可能性的大小。并能用可能性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大小,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我采用了抽牌游戏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很自然地复习了一定、不可能、同时引出了本节课要讲的可能行性。这样做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用孩子们经常玩的转盘游戏,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总结出转盘区域大,可能性就大,转盘所占区域小,可能性就小。从而得出可能性有大有小。
二、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教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从笼子里跑兔子连线、掷骰子、抽门票等等,通过简单的有趣的情景,让孩子们体会可能性有几种,以及可能性的大小。并且重点说明理由。通过摸球、摸牌活动自己动脑,孩子们做的都不错。之后我通过创设动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可能性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多放一些黄蝴蝶,黄蝴蝶的可能性就大。孩子们初步感受了改变可能性大小。我又设计了一组涂色练习。进行发散思维,答案是不唯一,孩子们通过思考得出了不同的答案。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三、总之这节课比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
大部分孩子掌握了本节课知识要点。本节课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在讲课时孩子们涂得红黄蓝颜色在试讲时看得很清楚,但是换了一个清楚的投影仪颜色反而不清楚了,这是老师考虑不够全面。再者教师的数学语言还要严谨。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用数学》课后反思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比高矮、比长短》教学反思(1)
《我长高了》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8、7、6加几》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镜面对称》教学案例与反思
《比多少》教学反思(2)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后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法》课后反思
《分类》教学反思(3)
《分类》教学反思(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