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6
收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学生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教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教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9+4=13
教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教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教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五章小结云复习(一)课件ppt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平移(一)课件ppt七年级下
7.2.1三角形的内角课件ppt洋桥初中七年级下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课件ppt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课件1
5.1.2垂线(第2课时)课件ppt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七年级下《平行线的证明强化》课件
平行线的性质(一)课件ppt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6.2.2用坐标表示平移课件ppt
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4)课件ppt交通路中学
七年级下《垂线》课件ppt
《三角形的稳定性》课件ppt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课题学习
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课件ppt交通路中学
9.1.2不等式的性质课件ppt育才初中七年级下
6.1.2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1
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课件1
交通路中学七年级下《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ppt
多边形的内角和课件ppt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七年级下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课件3
有序数对课件ppt
《三角形》复习课件ppt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7.1.2三角形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课件ppt新人教七年级下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课件ppt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5.1.1相交线课件ppt温岭市实验学校七年级下
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课件ppt交通路中学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课件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课件ppt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课件2
消元(2)课件ppt交通路中学七年级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