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6
收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学生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教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教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9+4=13
教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教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教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和9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0的加减法2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6和7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9加几1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6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和9的认识4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快乐的大森林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半时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分类(二)(A)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分类(一)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6和7的认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和9的认识3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8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连加、连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学看钟表 一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的认识》一课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9加几”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用数学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9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25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10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5以内数的组成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比大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和9的认识2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填未知加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8、9的加减法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半时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17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