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6
收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四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1.3算法案例(第二课时)(必修3)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必修3)
2.1.1随机抽样(必修3)
【必修2】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3
【必修2】2.1《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2
空间向量的夹角
【必修2】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
【必修2】1.2《直观图的画法》
【必修2】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
【必修2】1.2《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2
【必修2】2.1《平面》
【必修2】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4
【必修2】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2
【必修2】1.3《球的体积和表面积》1
【必修2】1.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3
【必修2】2.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
【必修2】2.1《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必修2】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必修2】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4
【必修2】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3
【必修2】1.1《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2.1随机抽样习题课(必修3)
【必修2】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
1.3算法案例(第四课时)(必修3)
【必修2】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4
【必修2】1.3《球的体积和表面积》2
【必修2】2.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
2.1.3分层抽样(必修3)
【必修2】3.2《直线的点斜式方程》2
【必修2】1.3《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