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7
收藏
探究三角形这堂课其实就是重点解决三角形按角分类三种三角形的认知和探究。在实行教学方法时,我实践探索运用了HANDSON的形式。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我在设计课程方案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分一分,猜一猜,画一画活动,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在此我来说说我的备课设想
(一)问题——在生活中生成
在杜威“做中学”理论中有这么一句话:“经验和自然相互联系”,从而可知做中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景,使生活问题(材料)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沉,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就是我这堂课的引入——激趣。
课一开始我创设了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从而促使学生后面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问题——在探究中解决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学生自行探究知识就应该从问题开始。因此,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首要问题来探索,鼓励他们去想,去说,去做。
这堂课我就在探究问题中设计了四个环节
1.表1让学生自主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问题产生
2.表2学生合作辨别三角形三个角的情况——初步探究
3.表3学生根据表2自己的发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感悟
4.用小棒搭三角形学生自己质疑,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证明——领悟,问题解决
(三)评价——在做中体现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结论,最后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评价。——也就是表一中的我的收获。
同时在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展现做中学。
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而课堂“活”起来才能展现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才能显示学生的虎虎生气。要“活”必“动”,“动”了必“活”。
多感观地“动”。即嘴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
嘴动。嘴巴是表情达意的小喇叭,所有得人心思想,观念,感情都要通过它来传送。课堂上我让学生尽情地读,说,议,问。要创造让学生发问的机会,培养对问题寻根究底的精神。
耳动。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眼动。学会观察,能有顺序地观察。
手动。课堂上,我们尽量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地独立地获取知识,锻炼能力。一项研究表明:“人对知识的吸收,如果仅是听,看,加起来只能吸收5%,如果动手的话则能达到90%以上。”所以在习题中,我设计了画一画的环节,让学生分割正方形。
脑动。也就是让学生的充分思考。在猜一猜这个环节,我就让学生体会到考虑问题要全面。
以上是我的点滴感受,还望能得到在座各位专家和同行的斧政。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2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算法案例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2.1.2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2.1.3分层抽样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程序设计初步课件
弧度制课件ppt深圳外国语学校必修4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一)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1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3.2.1古典概型(2)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3.1.2概率的意义课件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2)课件ppt人教A版必修4
任意角课件ppt深圳外国语学校必修4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2.3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复习课课件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案例4进位制课件
独立重复试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2.3.2
第一章三角函数同步练习课件(13份)人教A版必修四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算法的概念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程序框图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算法的概念课件1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3.1.1随机事件的概率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2.1抽样习题课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2.1.1.简单随机抽样课件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2)课件
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算法案例(第二课时)课件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同步练习课件(5份)人教A版必修四
新课标高中必修三1.2算法基本语句课件(复习课)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算法描述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