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1
收藏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简单统计、米与厘米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不认真,学习习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今后的教学工作,下面我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
3、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重新评价,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及时与家长沟通。
在教学中,我一直认为与家长沟通也是搞好教学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把每一个学生的点滴变化都及时与家长沟通,才有助于教学的提高和学生的成长。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一直坚持这样做,也证明有一定的收获。
二、存在的问题
孩子的成绩不仅仅依靠老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北师版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7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教案第二单元4
2015—2016年新人教版初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一次函数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
《计算风格学》初中数学课外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1-4的乘法口诀
《角平分线的性质》期中考试知识点:初二上册数学
2015初二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之乘法公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1-4的乘法口诀2
初中生数学百科知识之中井浩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课时:练习二(1)
初中数学百科小知识:海利勒,A.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1-4的乘法口诀(教研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反思《乘加乘减》
15年初二数学秋季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1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卷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教案第二单元2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教案第二单元8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课时:练习二(2)
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教案第二单元5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2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 教案
最新《分式的运算》期中复习要点:初二上册数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2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