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5-2016高考复习抛物线专题练习(带答案)_题型归纳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江苏2015-2016...
首页>学习园地>题型归纳>江苏201...

江苏2015-2016高考复习抛物线专题练习(带答案)

2016-01-05 收藏

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以下是江苏2015-2016高考复习抛物线专题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2014泰州中学检测)给定圆P:x2+y2=2x及抛物线S:y2=4x,过圆心P作直线l,此直线与上述两曲线的四个交点,自上而下顺次记为A,B,C,D,如果线段AB,BC,CD的长按此顺序构成一个等差数列,求直线l的方程.

[解] 圆P的方程为(x-1)2+y2=1,则其直径长|BC|=2,圆心为P(1,0),设l的方程为ky=x-1,即x=ky+1,代入抛物线方程得:y2=4ky+4,设A(x1,y1),D(x2,y2),有

则(y1-y2)2=(y1+y2)2-4y1y2=16(k2+1).

故|AD|2=(y1-y2)2+(x1-x2)2=(y1-y2)2+2

=(y1-y2)2=16(k2+1)2,

因此|AD|=4(k2+1).

根据等差数列性质得2|BC|=|AB|+|CD|=|AD|-|BC|,

|AD|=3|BC|=6,即4(k2+1)=6,k=,

即l方程为x-y-=0或x+y-=0.

2.(2014苏州调研)设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轴.求证:直线AC经过原点O.

【常规证法】 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显然直线AB的斜率不为0,当AB斜率不存在时,直线AP方程为x=,不妨设A在第一象限,则易知A,B,C,此时kOA==2,kOC==2.kOA=kOC,

A,O,C三点共线,即直线AC经过原点O.

当AB斜率存在且不为0时,设直线AB方程为y=k代入y2=2px得k2x2-(k2+2)px+=0,

设A(x1,y1),B(x2,y2),则x1x2=,

=,

(y1y2)2=p4,由题意知y1y20,y1y2=-p2

kOC======kOA

直线AC过原点O,综上,直线AC经过原点O.

【巧妙证法】 因为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而直线AB的斜率不为零,所以经过点F的直线AB的方程可设为x=my+.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x得y2-2pmy-p2=0.

若记A(x1,y1),B(x2,y2),则y1,y2是该方程的两个根,所以y1y2=-p2.

因为BCx轴,且点C在准线x=-上,所以点C的坐标为,

故直线CO的斜率为k===,即k也是直线OA的斜率,所以直线AC经过原点O.

3.(2014南师附中检测)设A(x1,y1),B(x2,y2)为抛物线y2=2px(p0)上位于x轴两侧的两点.

(1)若y1y2=-2p,证明直线AB恒过一个定点;

(2)若p=2,AOB(O是坐标原点)为钝角,求直线AB在x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

[解] (1)设直线AB在x轴上的截距为t,则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x=my+t.代入y2=2px得y2=2p(my+t),即y2-2pmy-2pt=0,于是-2p=y1y2=-2pt,所以t=1,即直线AB恒过定点(1,0).

(2)因为AOB为钝角,所以0,即x1x2+y1y20.y=2px1,y=2px2,yy=2px12px2,于是x1x2===t2,故x1x2+y1y2=t2-2pt=t2-4t.解不等式t2-4t0,得00)

把点P(-2,-4)代入得(-4)2=-2p(-2).

解得p=4,抛物线方程为y2=-8x.

当焦点在y轴负半轴上时,设方程为x2=-2py(p0),

把点P(-2,-4)代入得(-2)2=-2p(-4).

解得p=.抛物线方程为x2=-y.

综上可知抛物线方程为y2=-8x或x2=-y.

[答案] y2=-8x或x2=-y

4.(2013广东高考)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为原点,其焦点F(0,c)(c0)到直线l:x-y-2=0的距离为.设P为直线l上的点,过点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其中A,B为切点.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当点P(x0,y0)为直线l上的定点时,求直线AB的方程;

(3)当点P在直线l上移动时,求|AF||BF|的最小值.

[解题思路] (1)由点到直线的距离求c的值,得到F(0,c)后可得抛物线的方程;(2)采用设而不求策略,先设出A(x1,y1),B(x2,y2),结合导数求切线PA,PB的方程,代入点P的坐标,根据结构,可得直线AB的方程;(3)将|AF||BF|转化为关于x(或y)的函数,再求最值.

[解] (1)依题意,设抛物线C的方程为x2=4cy(c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解得c=1(负值舍去),故抛物线C的方程为x2=4y.

(2)由x2=4y,得y=x2,其导数为y=x.

设A(x1,y1),B(x2,y2),则x=4y1,x=4y2,

切线PA,PB的斜率分别为x1,x2,

所以切线PA的方程为y-y1=(x-x1),

即y=x-+y1,即x1x-2y-2y1=0.

同理可得切线PB的方程为x2x-2y-2y2=0.

因为切线PA,PB均过点P(x0,y0),

所以x1x0-2y0-2y1=0,x2x0-2y0-2y2=0,

所以和为方程x0x-2y0-2y=0的两组解.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x0x-2y-2y0=0.

(3)由抛物线定义可知|AF|=y1+1,|BF|=y2+1,

所以|AF||BF|=(y1+1)(y2+1)=y1y2+(y1+y2)+1.

由消去x并整理得到关于y的方程为y2+(2y0-x)y+y=0.

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y1+y2=x-2y0,y1y2=y.

所以|AF||BF|=y1y2+(y1+y2)+1

=y+x-2y0+1.

又点P(x0,y0)在直线l上,所以x0-y0-2=0,

即x0=y0+2,

所以y+x-2y0+1=2y+2y0+5=22+,

所以当y0=-时,|AF||BF|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江苏2015-2016高考复习抛物线专题练习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