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推进尚缓慢 观念和体制障碍需要扫除_课题研究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素质教育推进尚缓慢 观...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素质教育推...

素质教育推进尚缓慢 观念和体制障碍需要扫除

2015-12-31 收藏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正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开展的阶段。"十一五"规划明确将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实

施素质教育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素质教育正开始步入依法推进的轨道。但不可否认,素质教育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性障碍仍然没有消除,在各地区素质教育的推进也不平衡,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还有待解决。

我国素质教育发展不平衡 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此话在一些地方、尤其教育界流传甚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自2006年初起历时一年领衔调查的"全国素质教育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强大的升学竞争压力,社会、学校和家庭片面追求升学率。调查同样显示,素质教育的发展并不平衡。城市学校面临的主要症结是升学竞争、择校压力和学生学业负担偏重;而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主要任务依然是确保和不断提高基本教育质量。

从不同学段上看,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推行取得显著进展,离高考、中考越近的年级,实施素质教育难度就越大。从校内教育来看,升学竞争重心不断向下,许多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为孩子增加大量校外辅导班、兴趣班、家教等;优质教育资源还难以满足群众的要求,部分大中城市择校现象愈演愈烈。一些地方的教育教学片面适应升学需求,许多高中生提前结束课程,进行考试训练,有些学校甚至采取半军事化管理。考生及家长对名牌学校的追崇愈发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等6省市一年间600分以上的高分复读生就有3000多人。从校外教育看,社会各方面还不能为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公益性设施对学生开放还缺乏积极性,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承担校外教育的义务,学生的公益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岗位实习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

毋庸置疑,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教育体系、结构、制度因素都对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反映到学校教育和学生身上,集中体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未能有效扭转;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状况令人担忧,据对部分省市调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了一倍以上,游戏、网络成瘾者超过200万人并仍在迅速上升,其中主体是青少年;青少年的身心素质不容乐观,64%的中学生不做任何家务,63%回家没有任何体育活动,36%的中学生步入校门时的心情"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恐惧";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中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不足50%。

素质教育推进缓慢的原因

影响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就客观因素而言,主要是我国教育总体水平偏低、体系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在宏观上就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多年不到3%,教育经费投入只能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对提高教育质量缺乏必要的投入。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仍有55.41万名中小学教师(约占5%)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农村教师数量依然不足。现有的教师管理体制、新教师补充机制、培训机制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就主观因素而言,一些地方领导在实际工作中把素质教育当成"软任务",有的地方政府抓教育工作习惯于像抓GDP一样,狠抓升学率。调查显示:在政府评价学校的标准上,有40.4%的校长认为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排名第一。有关专家认为,政府的行为和领导干部的意志,导致素质教育的宏观政策遇到层层障碍,难以在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得以落实。

此外,传统的教育体系结构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职业教育出口不畅、分流的吸引力不强,各类高校定位与特色尚不明显,使入学竞争从一般性竞争转向了结构性竞争。老百姓公认的优质教育资源,还未充分扩大和建设,一些地方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教育观念上依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重学历轻能力的社会倾向。目前的劳动用人制度和社会分配结构忽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导致社会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加之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矛盾集中反映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上,一个独生子女往往承担着几代人的希望,加剧了考试竞争和择校竞争。

据调查,许多老百姓存在着强烈的"分数最公平"的观念,对扩大学校自主权疑虑重重,高考是至今为止老百姓最为认可的公平选拔制度。

而校外教育的贫乏,主要还是由于公共教育资源的开放、企事业单位对实践教育的承担、社区对校外教育的责任等,都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制度安排。除此,人们还缺乏一种认识: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更加社会化、开放型的教育模式。

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的调查报告对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领导干部中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将重视教育和科学地领导教育工作,作为考核、评价政府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建议加大对县级政府政绩考核中教育工作部分的比重。

二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和学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建立教育决策咨询体系,成立国家和地方的教育决策咨询机构,聘任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各界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就实施素质教育、建立教育质量标准、推进课程改革等重大决策提出咨询建议。

三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使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大体相当,普通高中教育以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为重点,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明确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层次定位,缓解高考的结构性竞争。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教育制度,开放学校和其他公共教育资源,发展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等。

四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加强适应我国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科学研究和教育,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和帮助体系。建立公益性设施免费向中小学开放的财政补贴机制,加快全面免费开放公益性设施的步伐。

五是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注重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的考核,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推开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各地可自行研究制定中考改革方案,提前向社会和学校公布。进一步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按照稳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办法,加上综合素质评价因素。

六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给孩子们更多时间接触世界、接触事物、接触生活。整体规划高中课程改革,原则上3年内逐步在全国铺开。鼓励大学与高中合作,加强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和对尖子学生的培养工作。

七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建立国家级的教师奖励制度,重奖对教育教学改革有贡献的教师,加大对实施素质教育作出贡献的教师的宣传。建议中央和地方设立师范生专项奖学金,吸引优秀青年报考教师教育专业,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逐步提高新增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和专业素质。

八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环境和教育技术的社科变革。建议有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机构参与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鼓励形成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中国品牌。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资源建设。

九是建议建立一支从中央到地方专职的、专业化的督学队伍。将素质教育的督导结论作为考核和奖惩地区和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