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_名师指点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
首页>学习园地>名师指点>什么样的学...

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2015-12-29 收藏

德国的一名督导去一所学校督学,然而汽车在途中发生故障。这位督导修理了好长时间也没有修好。这时,一名学生经过,问发生了什么事。先生告知后,学生几分钟便帮督导排除了故障。督导离开前,无意中问道:“现在是上学时间,你为何不去学校?”学生答曰:“今天学校有人来督导,我成绩最差,老师让我早点回家去。” 据说这位督导回去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好学生”??

事实上,这样的疑问正暴露出我们教育上的一个重要的缺陷,那就是过分地放大了教育的“塑造”功能,却忽视了教育的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保护功能。教育应该是一片肥沃的土壤,而绝不应该仅仅是一把锋利的剪刀。环顾我们的四周不难发现,这名帮督导修汽车的学生只是众多的饱受“修剪”之苦的学生之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隐藏着巨大潜力的。

有人说,一个人步行的活动半径是5公里,骑车的活动半径是10公里,开车的活动半径是100公里。一个人用了不同的交通工具收效显然不同。如果把儿童天赋看成是圆心的话,那么他们受教育后所能达到的高度便可看作是这个圆的半径。圆心不动,半径却有可能达到无穷。如果这个半径可达到人类思维从未涉足的领域,表现出的就是创新的能力,教育的作用也就凸现其中。因此,即便是具有相同天赋的人,受到不同的教育,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由此我想到,所谓的。“优才教育”不如称其为“教育优才”。对教育对象的称呼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指向教育的全过程,看它能否使某个人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优才”。当然,这里的“优才”是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概念,而我们理解的优才一般都是“全优型”或“乖乖型”的。事实上很多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偏才”或“怪才”。我们的教育是否可以不要过分苛求,不拿放大镜和显微镜去观察他们的现在,多用望远镜去望一望他们的未来。作为个体的学生,都有其不均衡发展的方面,不要出现了几个韩寒这类的学生就惊呼“另类”。教师应该努力完成的任务和使命就是“发现孩子的才能和帮助其实现才能”。

优才在哪里?放下剪刀,随时随地都能找到。重要的还在于,优才被发现之后如何从圆心到达一个个更大的半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