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9
收藏
名师在线:中考冲刺的七个关键指导
指导1:中考复习就是抓基础。相对于高考的定位只有的一个“选拔”功能,中考的定位是“水平考试+选拔考试”,因此,这就决定了其试题构成中:50%是基础题,30%是能力题,20%是选拔题。中考600分满分,其中各科成绩是:语、数、英各150分满分,物理90分,化学60分。尽量保证、甚至要求有能力保证基础题不丢分。
指导2:“题海战术”不如“举一反三”。中考30%是能力题,创新、综合、分析能力是主要考察的对象,这其中能力题并非是“题海战术”可以解决的,因此要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上做文章。
指导3:正确看待平时成绩。我们发现,考生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一个人由于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出现漏洞,会造成与之相关的题目总出错,因此在平时考试中一定要找一下到底问题出在哪部分知识点上。只有彻底解决了,才能避免重复犯错。
指导4:最后选拔题别轻言放弃。中考是对考生心理和能力的全面检验,最后的大题一般看起来比较容易“晕”,但是结合自己知识点的掌握,通过“知识点列表法”列出题目所涉及的3-5个知识点,来看与什么公式、什么定理、什么概念相关,肯定可以找到方法来解答。
指导5:初中学习切不可偏科。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知识的全面积累和大脑思维的全面考验对今后一生都很重要。因此,考试分值不高的科目,也有必要平均下功夫。与其在自己强项上花很多精力去抠20%的选拔题,不如在自己弱项上花一些时间抓好50%的基础题和30%的能力题。
指导6 :建立“知识点”体系。因为中考命题要求是每题考3-5个知识点,高考则要求每题涉及5个知识点以上。因此,必须熟悉《考试说明》中关于每一个知识点的考试要求,分清楚什么会重点考、什么只是一般了解。头脑中要形成一个由知识点构成的体系。
指导7:注重考试体能培养。连续3天的中考检验考生的不仅是所学知识和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还有考试能力和体能的考验。因此,平时有意识地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最终达到大脑、身体可以承受每场两、三个小时大脑保持高度兴奋地思考,连续3天经历6场这样的超强洗礼。
2013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3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高分密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总复习练习题
2014年小学数学五年级计算比赛试题
2013年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毕业综合练习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综合测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提高型测试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基础测试题
2013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测试卷
2014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概念复习测试题
江苏省重点实验小学数学毕业考试试卷
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综合卷答题卡模版
2013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毕业测试卷
小学数学六年级毕业复习易错题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检测题
六年级下册小学数学质量检测试卷(加答案)
2013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口算比赛试题
《分数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练习测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堂口算题
小学数学期中检测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考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