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月,三十六计“稳”为上_名师指点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中考冲刺月,三十六计“...
首页>学习园地>名师指点>中考冲刺月...

中考冲刺月,三十六计“稳”为上

2015-12-29 收藏

“离中考只剩一个月,成绩不是特别好,现在还有办法吗?当务之急是提分,还是补充营养?”

眼下,初三学生正在做最后冲刺,争取多“拔”几分。看到“凡妈”的求助信息,家长会上热心爸妈七嘴八舌出主意,初三家长更是感同身受,交流各种“拔分”方法。

得到的结论是:最后30天,保健品未必给力,题海也不灵了,督促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保持状态稳定最重要。

冲刺30天,妈妈排出作息表

杭州第十中学初三家长“欣妈”,为给女儿助考,从今年3月开始,每天中午送菜到学校,给女儿加强营养。“关键时刻千万不能生病,我想,药补不如食补,家里的饭菜肯定比学校食堂的对她胃口。现在小丫头已经吃得面色红润,而且肥了一圈。呵呵,我算是没有白送。”欣妈告诉记者。

在欣妈的眼里,女儿是个小马虎,学习很粗心,还不太自觉。“以前总认为学习是她自己的事,初三上学期成绩掉下去了,和老师沟通后,我才开始注重细节管理,针对她的弱项监督,安排该怎么学。现在老师说她进步了很多,学习状态比以前积极了。我有点后悔细节管太迟了,以前我是管大方向的,现在才知道细节更重要,以前她班主任说要参与到孩子学习当中去,我到现在才真正领会。”

最后一个月,欣妈给女儿排了张作息表:

早上6:30,起床听英语磁带;

早上7:00,吃早饭,然后去学校;

下午5:30,放学回家,晚饭后看钱江晚报,了解时事;

晚上10:00,做好学校的作业,并主要复习英语或者科学;

晚上10:30,默写英语单词、睡觉。

牛爸严令:晚上挤半小时跳绳

小牛是杭州启正中学初三学生,刚刚放弃了保送,最后一个月想冲一冲自己心仪的高中。儿子的勇气,爸爸很支持。为确保儿子复习效率,牛爸还制定了几项临时规定。

例如早上6点40分起来,听半小时英语磁带。“都说早上是记忆力黄金期,但小牛7:20就要到校,还要洗漱吃早饭,来不及背单词,不如听磁带,可以和洗漱吃早饭同时进行。单词可以在学校早自修背。”牛爸说。

另一条特别规定,18点10分要回到家。牛爸说:“要是不规定时间,这个小馋猫会在外面吃东西,18点40分才到家,实在太迟了,会耽误晚上复习和休息。”牛爸掐出来的这半小时,小牛会用来跳绳,因为没有好的身体,考不出好成绩。锻炼后吃晚饭,小牛还是19点新闻联播的忠实观众。

新闻联播结束后,小牛开始写作业和针对弱项复习,复习重点是月考中的错题。一般22:30睡觉。中途,担任临时后勤部长的牛爸会提供夜宵。“反正都是他喜欢吃的,不过我不建议吃,要影响睡眠。”

牛爸觉得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冲刺阶段有充沛体力的关键,比吃什么保健品都靠谱。

此外,我们还请了几位去年中考“黑马”和名师,讲讲冲刺经。

两个高一学生告诉你:去年此时,我们是怎么迎考的

那些好学生都有个“纠错本”

中考那最后一个月,是怎么过来的?怎样的复习最有效?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过来人了。昨天我们找了2位去年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去年此时,他们在忙什么?怎么学?听听他们的诀窍和经验。

最需要的状态,是斗志

经验1:多跑老师办公室,多翻纠错本

郭敏(化名),毕业于杭州文晖中学,现在是杭州第二中学高一学生

在文晖中学这三年,我的成绩起起落落,刚进初中时,在班里是拔尖的,年级能排前十几名。令人郁闷的是,临近中考,成绩反而滑坡了,跌出了年级前20名以外。这对一心想考前三所重高的我,是不小的打击。幸好在最后阶段冲刺成功,以513分考进杭二中,在文晖中学年级排第7名。

爸妈常年在外地工作,初中以来,我都住在伯伯家里,但每天吃好晚饭,我都会和爸妈煲个“电话粥”,聊聊身边的事。

爸妈从不给我压力,总是鼓励我:“学习上只要付出了就会有回报,放轻松,开心就好。”这反而激发了我的斗志,暗下决心:“快中考了,该是奋力一搏的时候了!我要用自己的方式,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

最后一个月里,我每天6点半起床。吃完伯母精心准备的早饭,走路上学。

上课时,我让自己保持在一个高效率状态,课堂上的内容最重要,不懂一定问明白。

中午在学校食堂饱餐之后,我通常直接回教室,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如果和同学讨论也找不到答案,我就会用红笔标记出来,趁午休时间到老师办公室里找解答。

我至今清晰记得,这时的老师办公室也是热闹非凡的,尤其是数学和化学老师的办公室,初三各班同学都捧着习题册、试卷前来咨询,把门都堵得“水泄不通”。

每天放学,我都会到附近的学校操场上练习跑步和跳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一直相信这句话,我要用健康的身体来面对我人生第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

傍晚六点左右,我回家吃饭。伯母一如既往地为我做喜欢吃的菜。没有加菜,没有补品,我依旧吃得很美味。伯母不希望为了中考做任何菜谱上的改变,从而加重我的心理负担。我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

饭前饭后,我经常打开电脑放松一下,听听歌,看看新闻,玩玩小游戏。又或者去窗前,看看马路上的车水马龙,路旁的树,飘零的叶,发发呆什么的。

七点多,我开始做作业。虽是冲刺阶段,但我做作业绝对是“慢条斯理”的,比其他同学要慢很多,因为我喜欢将每道题都弄清楚。

我特别注重错题的整理。像《课时训练》、《五年中考三年模拟》这两本习题册上的重点知识以及错题,我都会用荧光笔标注出来。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将之前做的答案盖住,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有没有掌握。

课余时间,我时常把这些错题拿出来巩固一下。我没有买其他杂七杂八的习题集做,因为在我看来,做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考虑到科学是中考的“重头戏”,在满分570分里占180分,近三分之一,我每周六下午,会专门补习2至3小时的科学,“抓重点、抓要点”。

那时因成绩不稳定,我也有过紧张和忧虑。爸妈每隔2至3周回家一次,从来不会表现出对我成绩下降的担忧,而是常常会跟我聊一些生活琐事。我有些疑惑。妈妈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爸爸妈妈希望你一直保持一颗平常心,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不管是考试,还是生活中其他的点点滴滴。”

“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我面对中考的法宝。我相信,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最后的冲刺阶段也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需要为中考刻意改变生活习惯。

最有效的办法,是纠错

经验2:根据自己的强弱项,筛选日常作业

金成(化名),毕业于杭州大成实验学校,现在是杭州高级中学高一学生

初一、初二时,我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小学一直参加奥数,但拿手的数学已经不再是优势了。作为弱项的英语,更是经常拖后腿,常常是刚刚压线及格。不过到了初三,老师说我成绩突飞猛进,到最后3个月,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妈妈点评说:“这与孩子在冲刺阶段的认真努力是分不开的!”

我很感谢初三时的英语老师。我英语一向薄弱,可老师还是经常鼓励、引导我,渐渐地,我开始能把英语听进去了。那段日子,我每天都要拿出很大一部分时间来复习英语,并且坚持听磁带。

不过最有效的办法,是纠错。我有很大一个纠错本,上面都是自己犯过的错误。一有空就拿出来翻看,避免再犯。这个方法非常有效的,但是必须要坚持。

我总结,初一、初二时,有问题我也觉得没必要问老师,一直拖着。一来二去,积累的问题多了,英语成绩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后来坚持纠错、坚持提问,在初三最后阶段,我的英语考试,都能保持在100分左右(满分120)。

中考时,我英语得了107分,这也是我初中3年英语有史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中考时,我就觉得英语题目都非常熟悉,纠错本上都有类似的,我很得意。

我“抢分”的另一秘诀是筛选作业。初三的作业量非常大,很多同学忙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一套套试卷,但我不这么干,我都是筛选性完成,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区别对待各科作业。

对于数学,我较有自信,每次都是做选择的最后一题,填空的最后一题,大题的最后一题,因为最后一题最有难度。

对于英语,因为是自己弱项,基础题也不能漏掉,所以我每次都是一题一题完成。

考前最后一个月,我做的另一项努力是调整作息时间。以前为了多复习一会儿,常常看书到深夜,但是最后阶段为了保证自己的精力,我会早一些睡觉。但一些日常习惯还是雷打不动,比如篮球。

我爱运动,即便是初三,还是照例打篮球,初三的学习压力这么大,这么紧,连运动都被剥夺了,那就太没意思了。

坚持自己的复习方法,我成功了,去年6月,我收到了杭高的通知书,别提有多高兴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