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9
收藏
谈数学解题的规范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解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做一定量的练习题是必要的,但并非越多越好,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弱化解题的作用。要克服题海战术,强化解题的作用,就必须加强解题的规范。
解题的规范包括审题规范、语言表达规范、答案规范及解题后的反思四个方面。
一、审题规范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审题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
(1)条件的分析,一是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已知条件,二是发现题目的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
目标的分析,主要是明确要求什么或要证明什么;把复杂的目标转化为简单的目标;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把不易把握的目标转化为可把握的目标。
(2)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每个数学问题都是由若干条件与目标组成的。
解题者在阅读题目的基础上,需要找一找从条件到目标缺少些什么?或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分析,或画出关联的草图并把条件与目标标在图上,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顺利实现解题的目标。
(3)确定解题思路。一个题目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联系解题,需要根据这些联系所遵循的数学原理确定。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有些题目,这种联系十分隐蔽,必须经过认真分析才能加以揭示;有些题目的匹配关系有多种,而这正是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的原因。
二、语言叙述规范
语言(包括数学语言)叙述是表达解题程式的过程,是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
因此,语言叙述必须规范。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数学本身有一套规范的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让人不知所云。
三、答案规范
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答案规范,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
四、解题后的反思
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节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1)有时多次受阻而后“灵感”突来。不论哪种情况,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2)这些方法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因此,解题后反思一下有无其它解法,可使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中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名师指点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6年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探索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016年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补角的性质
2016年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课1
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2016年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三角形全等的公式
让数学教学展开隐形的翅膀
《0和任何数相乘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中考数学考试知识点分析:三角函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1
师生参与,共同进步 ——读《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随笔
中英美思想碰撞下的思考——名思教研小学数学听课有感
2016年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
2016年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正割的基础公式
探讨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探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
2016年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圆和圆位置关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和减》教材分析
2016年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内角和公式证明
培养尖子生的五大绝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2016年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直线的点斜公式方程
谈数学应用意识的强化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3
2016年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直线的公式定理
2016年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余弦基础公理
2016年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三角形的重心
中考数学备考资料:几何图形变换的切入点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