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9
收藏
试试你的创新思维 我们说,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优秀思维方式的精品。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新近说到“创新精神最重要”。
这篇短文,我们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给出若干具有新意的题目。解决这些题目需要灵活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会有机地迁移知识或做好转换工作。整个解题过程也检测着你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
【题目】计算1998+1997-1996-1995+1994+1993-1992-1991+…+6+5-4-3+2+1
这道题,要是按部就班自左向右依次计算,也可以算出结果。但运算量太大,也过分繁琐。稍有闪失,还可能全题出错。因此,这种笨拙的解法不可取。
肯动脑筋的同学,经过审题会发现:①题目中的“加数”或“减数”自左至右,依次少1;②题目自1998向后,都是先两个数相加,再连减去两个数。因此这样想:从1998起,由左向右,每四个数组成一组[例如(1998+1997-1996-1995)],而每组数中,第一个比第三个大2,第二个比第四个大2。正因如此,所以这样的每一组数的计算结果都相同,都等于4。
这样一来,问题的关键就转化为:原式总共可分成多少个这样的组?是否有剩余(即到最后不足一组)?
因为题目中涉及加减运算的数一共有1998个,每四个一组,共有1998÷4=49(组)…2(个),即总共可分成499组,还剩两个数。而且前面已分析:这499组数的计算结果全等于4,所以有:
原式=(1998+1997-1996-1995)+(1994+1993-1992-1991)+…+(10+9-8-7)+(6+5-4-3)+2+1
=4×499+3
=4×500-1
=1999
到此,一个繁杂的计算题,由于处理得当,思考周密精巧,加上开拓创新,很快便迎刃而解了。
2010年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3
2010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9
2012年中考数学知识点备考复习7
2010届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复习
2010届中考数学梯形复习
2010届中考数学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
2010年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9
2010届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及其应用复习
2010年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8
2010年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3
2010年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5
2012年中考数学知识点备考复习3
2012年中考数学知识点备考复习20
2012年中考数学知识点备考复习4
2010年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9
2010年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22
2010年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0
2010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6
2010年中考数学动态型问题专题复习
2010届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复习
2010年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8
2010年中考数学函数型问题专题复习
2010年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7
2010年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1
2010届中考数学一次函数的应用复习
2010届中考数学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复习
2010届中考数学综合型问题专题训练
2010届中考数学一次方程(组)
2010届中考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复习
2010年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教案1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