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9
收藏
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重量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因此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课前调查活动:到商店里找一找食品上的重量标签;在家里找一找标有重量的东西;把找到的东西和重量记录下来;看一看商家是用什么来称量物品的重量。这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是充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分散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课前就已经与克和千克先打了交道,这样就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有的还有不同意见,如一个学生找到的雕牌洗衣粉净重500克,小组中的另一个学生说他找到的也是雕牌洗衣粉却是250克,两人僵持不下,讨论得激烈。后来还是小组长出面解决说:可能是包装有分大小包的缘故,因此你们两人都没错。两位学生听到小组长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这一场纷争才算平息。而我在一旁却暗自高兴,因为学生们有了问题懂得自己解决了,小组长也充分发挥了作用,看来我们班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克的质量比较微小,容易被忽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克的概念,我找来了几枚2分的硬币,因为一个2分的硬币就是1克。接着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掂一掂,看一看,感受1克物体的轻重。接着启发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建立正确的表象。很快学生就联想到了如药片、图钉、扣子等物品,看来学生是真正掌握了1克的概念。
1千克的质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如有的学生就汇报说1包食用碘盐重1千克、6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一条福寿鱼约重1千克、一瓶大可乐约重1千克……学生找到的1千克的物品还真不少。
当我让学生比较两个重量接近的物体(橡皮擦和铅笔)时,学生有的用两手掂一掂,有的说要用秤称。其中一个学生突发奇想,把尺子放在文具盒上,然后把橡皮擦和铅笔放在左右两边。我看到这,就请这位学生说说他为什么这么做。他马上向全班同学演示并介绍了他这么做的原理:因为我的尺子是20厘米,我把中间的10厘米对准文具盒,这样就相当于一个简易的天平了。原来是上课时我拿来的天平触发了他的奇思妙想,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解决了问题。看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容忽视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016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备考注意事项
专家分享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阶段规划
三大2016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妙招
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要强化基础灵活应用
2016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须注意5大问题
数学2016高考复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专项检测(附答案)
考生高考数学如何拿下解析几何题
2015-2016高考数学复习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专题练习
五大201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忌讳
名师讲解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提高效率避免误区
高考第一轮数学复习要善于寻找简便方法
高考数学学科第一轮复习建议2016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排列与组合专项检测(附答案)
考生高考一轮复习数学要熟练掌握模式题通用解法
名师指导高中数学课后高效复习五步法
2016年高考如何在有效时间内巧答数学
备战2016高考一轮复习数学审题要仔细做题要坚决
备战2016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重点总结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备考应对策略精讲
2016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
2016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策略
专家全面指导2016年高考数学寒假备考
高考数学复习指导之各题型解法方法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导:数学公式口诀大全
2015-2016高考数学复习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专项检测(附答案)
2015-201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智慧和考试策略
盘点考生高考数学数学差的三种情况及解决办法
学霸2016高考数学一轮高效复习办法
盘点高考数学复习的四个看与四个度
学霸分享高考数学学习建议及特点总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