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收藏
学习目标
理解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并利用其解决问题;理解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理由。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知识梳理:
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尺规作图:
(1)只用 直尺和 作图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
(2)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学法指导:
例题 如图,在四边形 中,AB=DB,AC=DC,请问A和D相等吗?若相等,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
分析:要看A和D是否相等,可看△ABC和△DBC是否全等,又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可考虑是否第三边对应相等。
当堂训练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BD≌△ACD.
2.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AD=FB.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7.1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9 绘制平面图》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4.3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带习题设计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1.1 扇形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5.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1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1.2 练习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3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2.4 圆锥的体积》教案教学设计
“比较高矮、长短”《下课啦》教学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3.1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4.7 整理与练习》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5 图形的认识 测量(一)》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6.3 大树有多高》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3.2 练习五》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6.1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6.4.2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2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7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7.6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6.1 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6.4.1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2.2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2.4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6.2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3.1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4.2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4.4 比例尺》教学反思体会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