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5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2、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3、通过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引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二、重点:
(1)使学生认识到一对数必须同时满足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才是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掌握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书写格式。
难点: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突破:启发学生理解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
1、是什么方程?是什么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什么?它的解如何表达?如何检验x=3是不是方程5x+3(9-x)=33的解?
2、列方程解应用题:香蕉的售价为5元/千克,苹果的售价为3元/千克,小华共买了9千克,付款33元。香蕉和苹果各买了多少千克?
(先要求学生按以前的常规方法解,即设一个未知数,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再列出方程。)
(二)、新课讲授:
内容:既然求两种水果各买多少?那么能不能设两个未知数呢?学生尝试设两个未知数,设买香蕉x千克,买苹果y千克,列出下列两个方程:
x+y=9
5x+3y=33
这里x与y必须满足这两个方程,那么又该如何表达呢?数学里大括号表示不仅而且,因此用大括号把两个方程联立起来: 这又成了什么呢?里面的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1、有关概念
(1)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观察上面两个方程的特点,未知数的个数是多少,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多少?你能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出新方程的定义吗?教师给出定义。结合定义对元与次作进一步的解释:元与未知数相通,几个元就是指几个未知数,次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只有整式方程才能说几元几次方程。
(2)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式子:
表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它由方程①、②构成。当某两个未知数相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应加上大括号。
(3)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及表示法。
四、课堂练习:学生板演、学生练习、师生互动、
五、课堂小结:
1、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如何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组的解
北京版五上:《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五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化简》教案
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五上:《小数的计数单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上:《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上:《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四下: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 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西师大五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平移》教学反思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土地面积》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反思
数学五年级上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五上:《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教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四下: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案
北京版四下:《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五上:《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上:《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上:《简单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新课标五上:《用字母表示数》教案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反思
北京版五上《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
北京版五上:《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四下:画垂线 教案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新课标五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四下:统计第五课时 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