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理数运算”》应用题教学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初中数学案例分析:《“...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案...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理数运算”》应用题教学

2015-12-25 收藏

呈现问题情境:某股民在上星期五以每股27元的价格买进某股票1000股。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如下表(单位:元)。

师:星期四收盘时,每股多少元?

提问生1、2:(疑惑不解状)。

生3:27-2.5=25.5(元)。

师:星期四收盘价实际上就是求有理数的和,应该为: (元)。

师:周二收盘价最高为35.5元;周五最低为26元。

师:已知该股民买进股票时付出了3的交易税,卖出股票时需付成效额3的手续费和2的交易税,如果该股民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

提问生4、5(困惑状)。

生6:买入:271000(1+3)= 27081(元);

卖出:261000(1+3+2)=26130(元);

收益:26130-27081=-951(元)。

师:生6的解答错了,正确解答为:

买入股票所化费的资金总额为:271000(1+3)= 27081(元);

卖出股票时所得资金总额为:261000(1-3-2)=25870(元);

上周交易的收益为:25870-27081=-1211(元),实际亏损了1211元。

师:请听明白的同学举手。

此时课堂上约有三、四个学生举起了手,绝大部分学生眼中闪烁着疑惑之意。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有一学生轻声道:老师,我听不懂!少部分学生烦燥之意露于言表。

2.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更关注学生的体验,要求问题的创设揭示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深感兴趣。本案例教师力图贯彻新课程理念,试图联系生活,尝试在提出问题时逐步深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但实际上是东施效颦,形式上的一串串问题及解答让新课程理念远离了课堂教学实际,教师虽对本题求解准确,但学生的接受与沟通的效率低下,仅仅是教师用了自己在生活实践经验体会去审视数学问题。教师感觉容易理解,而事实恰好相反,教师的讲述没有激化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些在教师眼里显而易见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改变教学内容机械化的呈现方式,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求,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组织者和引导者。

3.案例启示

(1)关注课堂,走近学生

教 师在授课时,不能照本宣科,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数学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要深入了解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的内在思想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本案例中,学生到底需多长时间停留在毫无希望的数学抽象思维境地?教师操之过急会使多少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课堂是活的,在深入研究 本班学生的基础上,面对有思想的学生,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思路,教师不能以我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不能忽视学生对新知识也有一个分析、理解和吸收的学习过程。教师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学才能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2)关注学法,重学习过程

新课程提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以具体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得体验,让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及共同的发展。本案例可以策划一个股票交易中的数学问题课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搜索、分析和处理有关股票买进卖出信息,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调查收集数据(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差异,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探究、交流、总结等,形成有效的信息通道相,掌握感悟相应的方法和经验,营造一个学生乐于探索交流和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这远比课堂上教师机械的一问一答效果好。

(3)关注教法,培育学习共同体

整 个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存在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个数学学习共同体需要交流、多向互动、有效调控。我们经常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本案例基本上由教师包办代替了,教师没有营造一个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而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基本上没做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体验交流彼此的想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才能使分析透彻、思想清晰、思路明确、因果分明、逻辑清楚,真正实现教学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学形式由灌输变为主动建构,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数学教学思想。

新一轮课改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经是课堂教学,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如何树立课程意识?课堂上学生的一声:老师,我听不懂!,给我们一线 教师敲响了警钟,唤醒老师们课堂上没有垄断者!把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把问题留给学生,把数学思维冲突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寻求答案,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真正体现新课程倡导的数学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创造和发现的乐趣,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主导作用的价值体现在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