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5
收藏
【学习目标】: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重点】: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等式性质 1:
2:
2.解方程:(1)x-9=8; (2) 3x+1=4;
二、 自主探究:
1.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___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______(即____)台;
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列方程:_____________
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根据分配律,x+2x+4x=(______)x=7x;
这样就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的系数是1,不是0;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x+2x+4x=140
合并同类项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
2.自己试着完成
例1 解方程
【课堂练习】
1.课本第89页练习;
2.某班学生共60人,外出参加种树活动,根据任务的不同,要分成三个小组且使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求各小组人数.
思路:这里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就是说把总数60人分成___份,甲组人数占___份,乙组人数占___份,丙组人数占___份,如果知道每一份是多少,那么甲、乙、丙各组人数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题应设每一份为x人.
关键:本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设每一份为x人,则甲组人数为__人,乙组人数为___人,丙组为___人,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
合并,得________
系数化为1,得x=___
所以2x=____,3x=_____,5x=______
答:甲组_____人,乙组___人,丙组______人.
请同学们检验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这三组人数的比是否是2:3:5,且这三组人数之和是否等于60;
【要点归纳】: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中,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节课的两个问题的相等关系都是:各部分量的和=总量这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合并就是把类型相同的项系数相加合并为一项,也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合并时,注意x或-x的系数分别是1,-1,而不是0;
认 识 时 间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天平比较轻重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线路图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整十数加减2
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的组成3
找 规 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的组成2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方向
小学四年级数学名数的改写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左右 2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平行四边形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案
一年级下册 钟面上的时刻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千以内的数比较大小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的组成5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
确定起跑线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垂直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